在陈延看来,陈家人卖豆羹定价一文、两文,给量一大碗,是把豆羹定位在‘正餐’上的,即吃这个东西可以抵过一餐饭。



路边售卖,定位正餐,那就意味着利润很难变高、一碗的量很难减少,因为一旦涨价了、少量了,买的人就会觉得划不来了。



再加上磨豆腐真是一个费心费力的事情,所以陈延认为,卖豆花也不算是特别理想的生意。



更理想一些的生意应该是卖量少的、精致一些的、单价高一点的东西,比如县城私塾旁边的铺子卖的糕点、茶饮小吃之类的。



如果以陈家的豆腐摊子为支点,想发展一点精致小吃业务,可以发展什么呢?



这个问题陈延想了好几天。



最后在某个灵光一闪中得到了答案。



那是一种甜丝丝、入口滑而韧,具有弹润口感,自带清香的小吃,如果说豆花是热吃配卤更有风味,那它就是越凉入口滋味越佳,拥有更紧实剔透外表的东西——



而且,它的名字里也带一个豆腐,主料还是一味药材,这么一看卖起来更有噱头了!



就是你了!杏仁豆腐!



就是自己手工做这玩意儿已经过了好多年了,很多步骤的记忆都不太清晰了,不过没关系,只要有个大概,总能想起来的。



因着自己要读书,陈延就把重组配方、寻找做法的任务交给了家里心灵手巧的大姐陈梅花。



-



接到陈延口信的陈梅花很快就带着小家当来县城了。



今天的豆羹小分队又是晚间档,陈延和陈壮壮都散学了一伙人还没回来。眼看天色渐晚,陈梅花便先开始了做饭。



“辛苦你了大姐。”陈延负责烧火,“刚来就要做饭。”



“本来家里也做惯了的。”大姐翻炒着锅子里的鸡蛋,“家里的生意怎么回事呢?爷爷听到堂伯传的口信很担心。”



“不太好。”今天都少做一半卤子了,要是情况好爹娘他们早就回来了,现在人都还没回来呢。



这一下陈梅花的表情也有些愁苦了,她无奈地说:“我在家里做那杏仁豆腐也做得不太好。”



陈梅花是按照陈延提供的各种步骤不断试验的,“好似有了豆腐的形状,但是不太光滑,也不好吃。”



主要还是不好吃,让陈梅花很没有信心。



陈延则觉得这进度还蛮快的,“都能成型了,别的我们可以继续改进。”



在两天聊天之际,院子里的门被扣响了,陈壮壮立刻赶去开了门,很快,满脸疲惫的大人们就拖着一车东西回家了。



今天的料倒是剩的不多,可是谁也开心不起来。



都减半了,还在剩……



疲倦的李银花对侄女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尽管陈梅花手艺好,大家也饿了,可这饭吃起来还是有些没劲。



“都第二天了,对面那个豆腐摊子还在降价。”小婶说话都开始燥了,“今天这段时间一直来我们这里吃豆腐的客人都在问,我们什么时候能降一点价。”



“我看他们也想去对面了。”



总是发牢骚也没用,还是得拿个章程出来,小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冬日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日迟并收藏农门科举奋斗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