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安居乐业奠定根基,也为朕了却一件心事!”



星海村是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小渔村,村子紧挨着渤海,200多户村民世代以打鱼为生。



独孤平是村上李老爹收留的孤儿,今年18岁了。他身材壮硕,皮肤黝黑,宽宽的额头,鼻梁坚挺,两双大眼炯炯有神。



自从李老爹三年前过世后,他就住在村西头的两间破旧茅屋里,每日以打渔为生。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早出打鱼归来的渔船都停泊在了村子里的小码头上,村里十几位妇人在沙滩上忙碌着,处理着今早打回来的黄鱼、带鱼和鲈鱼等海鱼。



“今天的收成不错,腌制好能够村里人吃上五天呢”柳大婶开心的对众人说道。



“嗯,那边是什么?”只见村子西面扬起一片尘土,李二姨指着尘土惊呼。



“又来征兵了”柳大婶一声叹息,五年前来过一回,“张大牛,李三,赵二狗都去了,一直也没回来”。



尘沙散去,露出十余骑军士和两辆大车。为首是一个彪形大汉,高举大旗,棋上一个大大的“兵”字,迎风飘扬。



彪形大汉策马直接到了村子北角的李金贵村长家,“李金贵,我们征兵来了,上面有令,凡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壮年男子,随我从军,即刻启程”,大汉在村长家门口喊道。



“长官稍等,两个时辰就给您办好。”李金贵年近五旬,满脸皱纹,驼着背走出了院子。



“少磨蹭,军爷还得去其他村子,就一个时辰,快点!”大汉挥了挥手里的大旗,招呼其他军士到院中休息。



“村里花名册上没有适龄青年了,前几年征兵,人都没回来。村里只剩一些半大孩子和四十多岁的汉子了,如果交不上兵,今年村里的赋税得多交三成,全村都得挨饿!”村长之妻刘氏翻弄着一本发黄的小册子,念叨着。



李金贵也愁容满面,再有两个月就入冬了,近海的鱼不好打了,远一点的,海上夜晚方向难辨,极易迷航,经验再丰富的渔民也不敢去远海打鱼,动辄就回不到大陆,饿死在海上。



刘氏眼珠一转,“要不咱们变通变通,村口那个野孩子,咱们把他交上去?”



“这…”,交了独孤平,村里能省下来三个月的粮食,这可是救命的粮,李金贵动了心,不仅犹豫起来。



“我去说说看,”李金贵一咬牙,背着手往村西头走去。



“村长,您来了”,独孤平正收拾着今早打的鱼,连忙放下手头的渔具。“来,屋里坐。”



李金贵伸了伸腿,磨蹭了一下,还是走到了独孤平家徒四壁的屋中。屋里只有一张土床,一口锅灶和几件渔具。一套打着好几个补丁的渔网铺在床尾,上面扔了几件旧衣服和一件破被。



“独孤平啊,你这鱼都打了三年了,还不置换点新衣裳和被褥”,李金贵先念叨了两句。



“朝廷征兵的队伍你也看到了吧?村里如果交不上兵就得多交三成税,这个冬天有些家会抗不过去”李金贵脸憋的通红,“我是想……”



话到这里,李金贵说不下去了,这些年没有把独孤平编入村里的户籍,就没有分配村里的任何粮食和物品给他。



现在要去当兵,这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让独孤平现在登个户籍去当兵,换来村里的减赋税,这个理说不过去,也没脸开这个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为大明续命200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向天三声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向天三声笑并收藏为大明续命200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