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赵教授好像在尝试通过导管进入,微弱改变静脉的走形。」



「静脉改道?!」



腔静脉入径,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案例验证。



即使有论文,但也是各自尝试,没有形成标准化,对于细节之处也是语焉不详。



赵原在手术过程中,并没有前人的经验作为参考。



不过,他采取的手段灵活变化,展现出了一个外科医生的胆魄与睿智。



为什么这个入路没有被普及?



因为存在太多的变数,没有其他入路来的直接。



大家开始聚精会神地研究赵原的操作。



年轻的医生们对介入手术一知半解,但还是看得很投入。



尽管看不懂,但他们从赵原那稳定的操作感受到了,气场上的压迫。



介入科的医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与顶尖高手的差距了。



介入科的兴起跟材料和辅助设备密不可分。



当科技遇到瓶颈,终究还是要回归医生个人实力。



划皮包手术没什么难度吧,但不同的医生做,还是有差距的。



有的医生划一个皮包,就感染一个,然后,必须要用大量的抗炎药,用科技与狠活来弥补技术的不足。



但有的医生划皮包,根本不存在感染。



日积月累,靠着科技与狠活的医生,手术质量越来越差;



技术在线的医生,已经开始考虑怎么化皮包,安全无痛更加快捷。



技术很重要。



技术好了,在医疗系统可以横着走。



介入科这几年这么吃香,主要是科技进步的红利。



一些本来技术还可以,但又算不上特别拔尖的医生,转入这个科室,然后成了名家。



而那些专注于传统手术的医生,因为错过了选择的机会,而变得暗淡了。



所以介入科的医生其实内心特别敬重技术扎实的外科医生。



赵原对心脏手术的理解,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



什么方法都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



成年人健康的心脏每天大约跳动100,000次,每分钟供血量大约5升,每小时接近300升。



心脏由四个「房间」组成,上面的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的是左心室和右心室。



心脏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其本身和全身各器官提供含有丰富「氧料」的血液。



血液在心脏的四个「房间」流动,有「四扇门」,称之为「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向,四个瓣膜分别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在心脏射血的时候,心脏瓣膜这扇门打开,让血液按照固定的方向流动;同时,这扇门在心跳间隙关闭,保证血液不会回流。



任何影响瓣膜正常开合的情况,都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心脏无法有效的将血液输送到身体最需要的地方去。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控制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医路青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烟斗老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烟斗老哥并收藏医路青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