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水稻能够提升三成的产量,曹斌并不意外。



虽然朝廷已经推广两季稻十数年的时间,但种植技术还很粗陋,有经验的农夫之间也敝帚自珍。



曹斌招幕老农成立农田研究局,就是为此。



提升三成的产量看似很多,但也没有超过后世三朝的最高产量。



不过这也差不多到巅峰了,短期内很难再有突破,除非是弄出杂交稻,实现划时代的提升。



至于税收成倍提升,那就是方腊的功劳了,没有士绅地主隐瞒田亩,从中做梗,一两倍的税收还说少了。



此时,包拯也有点郁闷,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后悔。



尤其是寇准,他为了忽悠穆桂英出征,才建议朝廷以秋税作为交换向两浙借粮。



御使们若知道真实情况,肯定会摁住他死喷。



不过这也是朝廷自己的操作,包拯也不好对曹斌要求什么。



反而朝廷寅吃卯粮,提前收税这种行为有点伤民,若不是曹斌借钱筹粮,恐怕会有不少百姓会家破人亡。



曹斌自然也不会搭理睦州知州,他虽不缺钱,但掌握粮税却有大用



随后,曹斌又随包拯接连走了几个村镇,情况都差不多,见他依旧一幅兴致勃勃的样子,有些无语道:



“包大人,还没有看够吗?”



包拯见他满是嫌弃,有些无奈道:



“包某就是想看看你那农田研究局,看完就走!”



很早以前,他对曹斌这种懒散享乐的行为是有些看不惯的,但现在早已习惯,也懒得管他了,反而觉得有些真实了。



曹斌笑道:



“包大人早说嘛,何必饶这么个大圈子?”



那里虽有土豆种植基地,但马上就要在两浙推广,曹斌也不介意暴露。



正这时,路边的村子里突然热闹起来,两帮村民打得尘烟四起,鸡飞狗跳。



包拯连忙道:



“展护卫,快去看看怎么回事?



见有热闹可看,曹斌也来了兴趣,带着轿子等人直接把他挤到了众人身后,连睦州知州也冲在了最前面,让他半晌无语



下山塘,一个靠山小村。



陈三是退役下来的残疾兵卒,因为打仗残了一只手臂,拿着一笔抚恤回了乡。



只是他没想到家乡也难以过活,那笔不多的抚恤很快就花完了。



就在他们活不下去,要找地方官府闹事的时候,被曹斌压了下来。



后来,疏浚西湖的难民回乡,他就被派到这个小村里做巡检。



虽然没有品级,但掌管村里的安定,训练壮丁事宜,大小也是个头目。



薪俸直接由安抚使衙门发放,还受村民尊敬。



甚至还在娶了村里的王寡妇,美滋滋。



他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也十分感激曹候爷。



只是有人却不想让他安生,有几个恶霸,竟仗着村里同姓人多,想方设法强霸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穿云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穿云雀并收藏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