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脑对世界的感知,是有特定范围和特定维度的。



要知道,世界的信息量太大了,光是从物理角度出发,就可以有小到原子的变化,大到天体的变化。我们的大脑处于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是否需要对世界上的所有信息都有所感知呢?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在课程开始,我就鼓励大家从大脑设计师的角度思考,如果要让大脑对全部信息都有所反应,这对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非常高的,而且成本巨大,毕竟你感知到的大部分信息,可能都是没用的。



因此,我们的大脑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有特定范围和特定维度的。在对光的感知上,我们人类感受的只是整个光谱中的一小段,波长一般从390纳米到700纳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可见光的波段;在对声音的感知上,人类所能感受的也是频谱中的一小段,大约从20赫兹的低音到20000赫兹的高音。这些工作范围,基本上是由我们的感受器决定的,超过这个范围的信息,我们目前已知的感受器,也就是大脑的翻译官,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就不会有反应了。



还有一些信息维度,是我们几乎不去感知的。比如,鸟类对磁场的感知、电鳗对电场的感知,这些感知的信息维度目前都不在我们公认的人脑感知维度里。



此外,对于人脑来说,既然有了眼耳鼻舌身这些扩展出来的感受器,那么这些感受器也有自己的灵敏度。换句话说,信息的强度和量级必须达到一定程度,这些感受器才能感受得到,从而有所响应。



比如,太小、太远的物体,我们哪怕眯起眼睛也看不清看不到,就像细菌,它们是存在的,可是你睁大了眼睛,也看不见它们;而太小的声音我们也听不到,太轻微的触碰我们也没感觉。这一系列的灵敏度,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阈限(threshold),我们在此就不展开说了。



因此,第一个规律告诉我们,人脑对世界信息的感知是有特定维度、特定范围,并且有自己的灵敏度的。



第二个规律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是我们的大脑重建出来的。



要知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受器,把翻译过来的信息传给大脑,是传入了大脑不同的基层脑区之中,不是在皮层上面。这些基层脑区会对信息进行初级加工,再传给下一级脑区。大脑面对这些信息,要做的工作其实相当多。



我以视觉感受器来举两个例子。我们的眼睛,通过眼球的玻璃体,形成了一个凸透镜,外界成像到眼底的视网膜上,通过凸透镜,这个成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的,这些倒立的信息会一直传到我们的大脑里。换句话说,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世界信息完全是上下颠倒的,可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却是正立的,这个上下颠倒的像,就是被我们的大脑给转了过来。



再比如,我们的视觉是靠眼底的视网膜,把看到的世界传入大脑。可是这个视网膜,它只是一块凸透镜后面的幕布,因此视网膜呈现出来的信息是二维的,并不包括所见场景和物体的深度。大脑接收到了这个二维信息之后,又是通过一番工作,依靠双眼视差以及一系列线索,才把我们视觉的第三维信息补上,让我们看到了眼前事物的深度和远近,这也是我们现在看3D电影的基本原理。



所以,正是因为大脑在感知世界的知觉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工作,我们才尽可能地还原重建了我们所在的世界。



我们之前说,眼耳鼻舌身这些不同的感受器,是在感受这个世界不同维度的信息,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东西的感知,需要几个不同的感官来分别完成。比如,你拿着一个苹果,然后吃了一口。你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红色的球形物体,手上感受到了它光滑的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战斗在魔法世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脸坏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脸坏笑并收藏战斗在魔法世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