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著名实验,一个叫做双缝干涉实验,一个叫做薛定谔的猫。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家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



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



牛顿认为,光是直线传播,还会反射,那它一定是粒子。



但光有干涉现象,两束光交叉就会产生干涉条纹,自此两派产生很大分歧。



直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出现。



如果光是粒子,那么它通过两道狭缝,只会出现狭缝对应的两条杠。



如果光是波,那么它通过两道狭缝,会像是水波一样,两个产生干涉,形成明暗交织的斑马线,多道杠。



实验结果出现,屏幕留下多道条纹,认为光是波。



波动派欢欣鼓舞,粒子派坐不住了,说实验不严谨,光的粒子应该一颗一颗发射出去,一股脑的发射,可能在出枪膛的那一刻,就产生了干涉。



实验升级了。



光子枪,切换成了点射模式。



每次只发射一颗光子,狭缝每次也只有一颗光子通过。



这样就不会和其它光子发生干涉了。



按理说,这样,屏幕上应该出现两个平行条纹,但实验结果却大跌眼镜。



明暗交织的斑马线,多道杠,再次出现。



这怎么可能?



单个光子,不是从左边狭缝过去,就是从右边狭缝过去,怎么产生干涉行为的?



难道是一颗光子穿过双缝的时候,会分裂成两个?



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



事情变复杂了,抱着这些疑问,物理学家们在双缝前面安装了一个高速摄影机,观察光子是通过哪道缝隙,怎么发生干涉的。



意外发生了,光展现出了粒子性质,屏幕上出现了两道杠。



光子好像知道,自己被摄像机观察,出现了另一种结果?



摄像机移除,光子又出现了条纹斑马线,安装,又是两条杠。



好狡猾。



又进行了延迟双缝干涉实验,结果依然如此。



实验到这里,光是粒子还是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它的性质竟然取决于你是否在观察它?



恐惧,包裹了当时的物理学家们。



难道,光拥有智慧?



或者有什么大恐怖,在和人类开玩笑?



直到科学家们提出哥本哈根诠释,量子叠加态,被测量就会发生改变,不测量,它就是叠加态,两种可能都有。



比如看孩子写作业,观察他,他是写作业的,我不看,他就是玩游戏写作业两种叠加态。



还有一个著名实验,薛定谔的猫,是关于量子理论的一个理想实验。



猫放入封闭的盒子,盒子里安装了放射性原子核和氢化物装置。



放射性元素在1小时内有50%可能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就会触发氢化物装置,杀死猫,没有发生衰变,猫就会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尽虚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尽虚叹并收藏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