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包括裕王,本来都很感振奋,毕竟,朝廷又回到建制上来了,朱墨变法,几乎变成了独角戏,再搞下去,恐怕连宣大那些军官,包括水师的俞大猷,恐怕也会打退堂鼓。



没错,朱墨是有皇上支持,如果内阁和群臣每次都很为难,事情的观感就两样了,人人都会认为朱墨是独断专行,他如此霸道,仗着皇上背后支持,当然还能红火一阵子,可以后呢?所谓物极必反,皇上在群臣百官和天下人的注视下,也不可能总是一意孤行,早晚会做出调整的。



为此,



众人着实高兴了几天。可昨日,朝鲜国突然来了国书,说请大明朝派出水师帮着平倭。这还不要紧,因为这种请求已经提过好多次了,朝廷都以各种无关的理由回绝,



可昨天这份国书,却有一个蹊跷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措辞。在徐阶、李春芳这样的老司机看来,这是一份奇怪的东西。



裕王反复看了好几遍,这时再一字字看,也觉察到有点问题。因为国书是这样写的:



扣扣563743675



“藩君李峘问大明皇帝安:



闻上国新剿平倭寇,设舟山之公廨,以审明倭犯详情,而后明正典刑,此教而诛之,王道也。又刊印罪证,谕各国交解倭犯。我国久罹倭患,士民困极辱极,今上国神威垂于四海,下藩欲一举戡乱,伏请上国遣水师于对马,凡军资、后勤、犒赏,下藩必以王师奉之。”



徐阶念叨了好几遍“戡乱”二字,似乎就是指朝鲜国准备趁着大明威势,一举拿掉尹元衡?



他看了好几次李春芳脸色,但李春芳却苟得很,竟是一言不发。



其实,



两个老司机都心知肚明:这分国书的问题,就在于所戡之乱,还不只是倭寇,因为提到了“士民困辱”,这固然可以理解为倭患,但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别的……



他们如果只要求剿倭寇,那还好办,只要说清楚了,不要牵扯别的,那大不了就派几条船过去敷衍一番也就是了。可他们夹枪带棒的,那就不好办了,如果内阁就此同意了,哪怕只派出一条船,都会是间接鼓励李峘君臣拿掉尹元衡……



果真如此的话,严嵩还不疯了?



严世藩岂能善罢甘休?



先是驱逐了索扎,又是拿掉尹元衡,那么下一个呢?郑检?莫敬典?莽应龙?甚至直接就是严嵩?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两人虽然明白,却是怎么也不肯说出来,这时都装作若无其事,只是端着茶杯在哪里呡。



裕王想了好一会儿,忽然道:



“徐阁老,李师傅,派遣水师固无不可,就算说是为舟山公廨抓捕案犯,那也可以许他……可是,他这样胡乱牵扯,含沙射影,又把朱墨说得那么高,怎么许他?本王看,干脆就回绝了吧?”



徐阶心里陡然一惊——



对呀,



朱墨?



多半又是他?



那就难办了……



须知,



徐阶上回接到嘉靖的诏书,要他们筹一妥善之策,当时就心思澄明:煌上煌很可能是试探裕王……



本文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大明:从1566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应无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应无物并收藏大明:从1566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