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八十六章子贡说齐伐吴
心思。
“子乔以为…如何才能安居一方?”
刘璋的气魄实在是不够,让张松心中暗自鄙夷。
话都说到了这种地步,刘璋最想要的还是保底。
不去问如何能够解决掉这些不听话的事,而只是问自己如何能够偏安一隅。
旁人是评价刘璋有自知之明,也好评价他没有进取之心也好,估计也各有各的理由。
但张松这样骄傲又自视很高的人,自然只会觉得刘璋无能懦弱。
“主公可知当初子贡说齐伐吴之事?”
“子贡说齐?”
“当初齐国要攻打鲁国,孔夫子派子贡出使。”
“子贡说,鲁国好打,吴国不好打,成功的说服了齐国国相攻打吴国。”
“这是因为齐国国相有不臣之心,有心向取齐王而代之,又怕有人反对。所以在子贡的劝说下,攻打了吴国。”
“无论打胜或者打败,反对自己人的兵力都会得到损耗。那么在齐国国相的势力就越发的大了。今天的情况与那个时候又何尝不一样呢?”
“只不过如今主公是齐王,庞羲是国相啊……”
刘璋眨巴着眼,好像缓过劲来了。
“你是说要咱们先下手为强,派庞羲出征,让他损兵折将,削弱他的势力?”
“正是!”
刘璋就一脸为难。
“可是,可是,我也曾屡次派他进攻张鲁,也是屡屡进攻不利,损兵折将。可偏偏的,他在这益州却越发的壮大……这?”
张松说道:“进攻张鲁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又都是在咱们益州自己的地界。这中间有的是文章可以做。”
“说不定他也正是用了这种计策。主公,你派去的人放到战场上,消灭反对他的力量这才越发的壮大。”
“可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大规模征战几十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如此大规模的征战,哪里容得他再做什么小动作?他在这益州还有些手段可以使,到了外面,又非地头蛇,凭借他的才能又无法与争夺天下的诸侯媲美。”
“只要到中原参战,那就是别人利用他,而不是他利用别人。那就是一波血肉磨坊填进去多少人命都是不够的。”
“庞羲手底下能有多少人能在中原扑腾起来几个浪花?用不了多久,他的势力就会损失殆尽,而功劳则归于主公。”
“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刘璋眼神飘移不定,张松看着,显然明白刘璋已经快要被说动了。….连忙的亲切的拍了拍自己主公,“主公,最关键的是,出去送命的是庞羲,和主公毫不相干,您不用冒任何风险。”
不会冒任何风险,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璋真的心动了。
“那么,那么,确实是出兵好。”
“可咱
“子乔以为…如何才能安居一方?”
刘璋的气魄实在是不够,让张松心中暗自鄙夷。
话都说到了这种地步,刘璋最想要的还是保底。
不去问如何能够解决掉这些不听话的事,而只是问自己如何能够偏安一隅。
旁人是评价刘璋有自知之明,也好评价他没有进取之心也好,估计也各有各的理由。
但张松这样骄傲又自视很高的人,自然只会觉得刘璋无能懦弱。
“主公可知当初子贡说齐伐吴之事?”
“子贡说齐?”
“当初齐国要攻打鲁国,孔夫子派子贡出使。”
“子贡说,鲁国好打,吴国不好打,成功的说服了齐国国相攻打吴国。”
“这是因为齐国国相有不臣之心,有心向取齐王而代之,又怕有人反对。所以在子贡的劝说下,攻打了吴国。”
“无论打胜或者打败,反对自己人的兵力都会得到损耗。那么在齐国国相的势力就越发的大了。今天的情况与那个时候又何尝不一样呢?”
“只不过如今主公是齐王,庞羲是国相啊……”
刘璋眨巴着眼,好像缓过劲来了。
“你是说要咱们先下手为强,派庞羲出征,让他损兵折将,削弱他的势力?”
“正是!”
刘璋就一脸为难。
“可是,可是,我也曾屡次派他进攻张鲁,也是屡屡进攻不利,损兵折将。可偏偏的,他在这益州却越发的壮大……这?”
张松说道:“进攻张鲁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又都是在咱们益州自己的地界。这中间有的是文章可以做。”
“说不定他也正是用了这种计策。主公,你派去的人放到战场上,消灭反对他的力量这才越发的壮大。”
“可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大规模征战几十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如此大规模的征战,哪里容得他再做什么小动作?他在这益州还有些手段可以使,到了外面,又非地头蛇,凭借他的才能又无法与争夺天下的诸侯媲美。”
“只要到中原参战,那就是别人利用他,而不是他利用别人。那就是一波血肉磨坊填进去多少人命都是不够的。”
“庞羲手底下能有多少人能在中原扑腾起来几个浪花?用不了多久,他的势力就会损失殆尽,而功劳则归于主公。”
“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刘璋眼神飘移不定,张松看着,显然明白刘璋已经快要被说动了。….连忙的亲切的拍了拍自己主公,“主公,最关键的是,出去送命的是庞羲,和主公毫不相干,您不用冒任何风险。”
不会冒任何风险,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璋真的心动了。
“那么,那么,确实是出兵好。”
“可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