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人将他们教出师,然后继续传播,那可得废多少时间?



董良首先要搞一批大学堂,几百上千的学生听完他的课,对董良要教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分成小组,按照董良给予的启示,深入的去研究、探讨、记录。



有不懂的再来找董良问,看董良自己知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给予他们启示。



如果遇到什么重大的关卡,来找董良点拨一下,董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要让董良系统的将整个研究的过程带着他们走,董良自己也不会呀。



所以董良搞小班教学恐怕效果都不佳,一辈子未必能出多少成果。



就好像在数学上,董良知道某个公式可以怎么用,用来干什么,可你要让他将原理讲出来,再从头推导一遍,那恐怕他干个几年都未必能干好。



不过天底下聪明人很多,董良就是要这样大范围的撒下种子,让这些聪明人去研究,还是以数学为例,总有那么些人对于数学是有兴趣和敏感的。



董良只要稍稍的一指,给他们点明一个方向,以这些人的聪慧,说不定直接可以跨越几十几百年的跨度。



在这山脚下其他的几个小工地转完一圈后,董良就和马良一起来到了半山腰的建造场地。



一个衣着稍微显得干净一些的,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过来,冲着董良和马良就作揖行礼。



“王总管不必多礼,你说说这院子什么时候能造好?”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工地,已经初见规模的建筑,董良问道。



董良要做的这个大院,是找诸葛亮专门设计过的,一半是露天的,一半是房屋。



两个场地前面都有一个小高台,站在高台上说话,四周保持特殊角度的墙壁会有扩音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解决董良说话让更多人听到的问题。



古代是有这种建筑技术的,但是这些技术都是不成系统的,靠的往往都是工匠的经验以及手艺。



董良提的这个要求,让诸葛亮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诸葛亮涉猎甚广,对此当然知道一些,但是毕竟这个时代没有董良后世那样对于回声之类的研究非常深入。



想要精妙的测算设计出效果最好的建筑,诸葛亮还找了许多名老工匠一起探讨。



“先生千万不要那么客气,叫小人老王就行了。”老王带着一股劳动人民特有的谦卑笑道。



“这院子大体框架已经搭建好了,所以说要求是精细一点儿,但在咱们老工匠手里,这都不是事儿。”



“咱们都主要是紧着这处屋子修建的。因此进程也比其他地方快的很多。约么着再有十来天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听老王这样说,董良满意的点头。



老王是工匠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听他说话,也听得出来这个人读过几天书,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造,也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总工,所以董良就任命老王为总管。



“这也不用那么着急,该干干,该休息休息。这山上不比平地,一天干四个时辰就差不多了。这里人多,大伙吃的饭你可得盯好了,可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干活。”



老王点头连连,像个磕头虫一样。



“嗯嗯,您就放心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社会和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社会和谐并收藏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