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刀剑
溃败,转眼间就被眼前的敌人杀的差不多了。
而他们想要再转身逃跑,却已经没有了机会,失去了先手,孙权的部曲不会放过他们。
而孙权的部曲,想要去追杀那些逃跑的人,却因为眼前有这些人阻碍,还不能赶快追上。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先将眼前的叛军清理干净。
陷入绝对劣势的叛军再无抵抗之力,几个呼吸之内就已经被全部剿灭。
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逃跑的敌人已经消失在黑夜的雨幕之中。
为了孙权的安全着想,这些士兵也不去继续追击,一边命令着惊魂未定的士兵继续巡逻,一边调集一些人手,将这眼前近百具尸首抬到孙权的府上。
不继续追击,是为了回去继续保护孙权,免得被人调虎离山。
而不辞辛劳的将这百具不堪入目的尸体抬到孙权的府上,却是为了寻找证据和线索。
看看能不能从这些人的身上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将背后的主使找出来,才能将其一网打尽,一劳永逸。
这条街道的道路已经被踩成了红色的稀泥。
众人就在这稀泥里跋涉着,抬着尸体往孙权的府邸走。
来到府门外,却不放所有人进去,只是三三两两的放人进去,又很快的等他们出来,才继续让人进去将尸体放下。
孙权连这些巡逻兵都不十分信任。
吴县县城内的战斗才刚刚落下帷幕。
将目光从吴县向西转移四五百里,陵阳县城,周瑜为了避免战斗,正在暴雨之中,抢修城墙。
突然降临的大暴雨,让本来就承受猛烈攻击的县城城墙,不堪重负。
夯土的城墙,在经历暴雨的侵蚀之后,城池东南角靠近水流的一面垮塌了一个大洞。
而在正东,城墙上半部,也破掉了一个两尺见方的洞。
大暴雨中,周瑜仍然命令士兵坚持巡逻。面对关羽的攻击,周瑜不敢有丝毫松懈。
也正因为如此,突然垮塌了两个大地方,不少在雨中辛苦的士兵就跌落下去,被埋在了城墙下面。
“快!快!加快速度!”
周瑜在城头上催促着,他极力的瞪大自己的双眼,不想暴雨屈服。
即使雨水流到他的眼睛中,让他几分不是下意识的想要眨眼,眼底的肌肉在不停的抽搐。
但是周瑜仍然不顾身边想要打伞的士兵,不顾要把自己拉回城墙角楼里的士兵,继续在风雨中站着。
周瑜催促士兵抹黑将草苫覆盖在城头上。
草苫就是用稻草或者其他的什么草临时编制成的草席之类的。
用这些东西覆盖在城头上,就像给夯土的城墙穿了一层雨衣,不至于被直接的流水侵蚀,冲塌。
而这种草也只能覆盖在城头的上面,挡住最上方,直接的雨水攻击,至于城墙的下面以及正面,那也只能交给天意。
陵阳县护城河挖的好,又有身后的流水作为泄洪沟,因此,城墙脚下并没有许多的雨水蔓延出来,成为积水。
这对周瑜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是上面打下来的暴雨就罢了。如果从城墙的脚下将城墙泡塌,那这座城是真完了。
暴雨之中,连照明都做不到,士兵们只能摸黑前进。大家都这么辛苦,周瑜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他也要在雨中淋雨,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他必须做出这样的姿态,站在雨里,稳固军心。
而在城墙后面,靠近城墙的民房之中,房中的百姓全都被周瑜迁移走。屋里的东西拆掉,成为了空房子,让周瑜做为厂房。
在这些空旷的房子里,如今,成连夜不计损耗的点着油灯,浑身湿漉漉的被强迫唤醒带过来的民工在这屋中疯狂的编制着草苫。
城墙上,角楼之中有屋檐可以遮挡风雨,周瑜便命令人在这楼里点燃起大大的火盆。
尽全力将光明照耀在士兵的脚下。
可惜只是杯水车薪,只有离得近的有用,远一点的仍然是看不见。
城上的破洞,根本来不及修理,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破洞出现,风雨会围绕着它侵蚀,变得越来越大。
周瑜只能将足够多的草苫扔下,覆盖在破洞上面,剩下的都交给命运。
周瑜自己也不知道是该祈祷雨早点停还是继续下。
雨停的那一刻,一定就是关羽发动进攻的时间。
刚刚被暴雨侵蚀,软塌塌的城墙,正是被关羽破开的好时机。
一场可以预想到的惨烈斗争就在眼前。
如果真的让关羽用投石机将城墙砸塌,那周瑜就可以去见孙策了。
但是如果让雨继续下去,周瑜也不知道这城墙到底能撑多久。
连年征战,陵阳县本来就没有一任地方官能好好的经营,城墙早已是破败不堪。
雨水将周瑜的脸庞洗的发白。
在士兵们看不到的地方,可以看见周瑜的脸对着上苍,感觉好无力。
……
暴雨之中,谨慎的让三三两两的士兵把尸体抬进了孙权的府邸。
肮脏的泥水将孙权家里的道路以及厅堂占满,一个个脚印下仿佛密布脚印制成的大网。
不多时,孙权的府中就已经是脏乱不堪。
但是孙权和孙河都顾不到这个。
一起去,沾满着泥水肮脏而又失血过多被泡的有些发白,因死亡的痛苦,面目狰狞的尸体就这样成排的摆在了孙权的面前。
孙权并没有感到什么不舒服,他对于尸体是司空见惯。
比眼前的这种情况,再恶心一百倍的都有。
手下的士兵们开始一具具的将尸体身上的铠甲拨开,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就在他们忙碌的时候。
孙权下起了命令。
“派出一百人,带领三百城防兵,分成小队,在刚才的战场上摸索着那些逃走的叛兵的脚印去进行追击。”
“喏!”
老实说,这时候派人去追击,确实是个好时机,暴雨倾盆,将地面泡的松软。雁过留痕人走过必然留下脚印。
但是刚才那些士兵不去追击,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第一条,肯定是怕敌人是诈败,故意引他们过去,留下埋伏。
第二条就是自己不能擅自主张,需要向孙权请示,毕竟保住孙权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条则是因为暴雨之中,天色又黑,根本看不见脚印。而因为下雨又不能照明,只能摸黑前进,说不定不光找不到脚印,反而因为自己的踩踏将线索所破坏。
不过此时此刻,孙权竟然命令他们去,那他们也就只能去了。
带这些人尽量小心一点,小心的摸索脚印,尽量的别把脚印破坏了,如果真破坏掉了线索,那也没有办法,也不能怪罪到大家头上,这也不算自作主张。
这边一百多具尸体也慢慢的都被剥开了。
一套套精美的铠甲被剥开,里面的水也哗啦啦的跌在地上。
泥水混合的鲜血,地板又变得脏了一些。
一具具白花花的尸体就这样暴露在了众人眼前。
士兵们不停的在他们身上摸索着。
孙权只看着那些铠甲,在那里生闷气。
这都是质量上乘的铠甲,而花纹和其他装饰又有一点点的区别,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一定都是大族的部曲。
并且是从不同人家出来的部曲,组合在一起的队伍。
这让孙权感觉十分愤怒,当然,他心里最怀疑的还是自家的宗亲。
可是,从这些装饰不同的铠甲上可以看出有许许多多势力的士兵凑到一起,更不用说,还有好几十个跑掉的。
这到底,到底是有多少宗亲在反孙权!!
“将军,搜到了。”
手下的兵捧着一个湿漉漉的油纸包来到了孙权的面前,打断了孙权沉浸在愤怒的世界里。
孙权睁开双眼,恶狠狠的盯着眼前的油纸包。
“打开!”
孙权咬牙切齿的说道。
手下用衣袖擦了擦油纸包上的水,小心翼翼的将纸包打开。
纸包里是一个小小的盒子还有一份帛书。
两个士兵分别下手,取下其中一个呈到孙权面前。
孙河先取出帛书,和孙权一起观看。
孙权越看脸色越黑越看太阳穴的青筋暴跳。
同时还夹杂了一些忧伤,很难以置信,尤其是当他看到落款的时候。
这正是孙翊邀请宗亲一起起兵,将孙权拿下。帮助孙翊成为吴郡之主,孙翊又答应和宗亲如何分配利益的文书。
这可是自己的亲弟弟呀,这如何能让孙权接受?孙权觉得这晴天霹雳啊,不,这雨天的霹雳,不比周瑜大败的消息让孙权的伤心弱几分。
当愤怒、震惊、伤感一起涌入心头的时候,五味杂陈过,孙权心中涌起的,则是不相信。
“这必是伪造!!”
孙权斩钉截铁的吼道!
“这一定是伪造,有人在栽赃陷害,想让我兄弟反目,他好渔翁得利,我亲弟弟怎么会反我呢?”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说起来确实有些蹊跷。而一封帛书也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的让孙权相信。
孙权又慌忙的去将另一份小盒子亲手打开。
手指头里面捏出来一个小印鉴,孙权翻过来一看,愣住了,手指一松,印章啪嗒一声落在地上。
这,这正是自己亲弟弟孙翊的随身私印!
孙权在这个时候真的感觉有些慌张了。
帛书可以伪造,落款可以伪造,但是这只印却很难伪造。
因为是亲兄弟,从小一块儿长大。这方私印,孙权自己也见过,所以自然也能认出来真假。
这印章一直是弟弟随身携带,不会随意放置。旁人想要从重重防卫之中将其偷取,难上加难。
何况这枚印章如果都能随意拿走,那么完全可以拿孙翊的大印了。
用孙翊的大印伪造帛书落款不更有效率?
孙权嘴上喊着不可能,心里不肯相信,但其实已经有一些怀疑了。
能够轻易拿到这枚私印的人,一定可以拿到孙翊的大印。
所以居然用这方小印进行沟通,这一定是出自孙翊本人的意思。
因为要栽赃陷害他的人,不会选择这样的鸡肋。
而孙权自己也知道,一年之前,众大臣确实推举过自己的弟弟继承兄长的位置。
所以孙权真的相信了。
他相信,并不是因为有眼前这方印,有眼前这封书信。
而是相信自己的亲弟弟本来就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他确实也比自己更加与兄长相似。
他完全可以理解弟弟因为被自己抢了继承权的不满。
孙权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
而他们想要再转身逃跑,却已经没有了机会,失去了先手,孙权的部曲不会放过他们。
而孙权的部曲,想要去追杀那些逃跑的人,却因为眼前有这些人阻碍,还不能赶快追上。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先将眼前的叛军清理干净。
陷入绝对劣势的叛军再无抵抗之力,几个呼吸之内就已经被全部剿灭。
但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逃跑的敌人已经消失在黑夜的雨幕之中。
为了孙权的安全着想,这些士兵也不去继续追击,一边命令着惊魂未定的士兵继续巡逻,一边调集一些人手,将这眼前近百具尸首抬到孙权的府上。
不继续追击,是为了回去继续保护孙权,免得被人调虎离山。
而不辞辛劳的将这百具不堪入目的尸体抬到孙权的府上,却是为了寻找证据和线索。
看看能不能从这些人的身上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将背后的主使找出来,才能将其一网打尽,一劳永逸。
这条街道的道路已经被踩成了红色的稀泥。
众人就在这稀泥里跋涉着,抬着尸体往孙权的府邸走。
来到府门外,却不放所有人进去,只是三三两两的放人进去,又很快的等他们出来,才继续让人进去将尸体放下。
孙权连这些巡逻兵都不十分信任。
吴县县城内的战斗才刚刚落下帷幕。
将目光从吴县向西转移四五百里,陵阳县城,周瑜为了避免战斗,正在暴雨之中,抢修城墙。
突然降临的大暴雨,让本来就承受猛烈攻击的县城城墙,不堪重负。
夯土的城墙,在经历暴雨的侵蚀之后,城池东南角靠近水流的一面垮塌了一个大洞。
而在正东,城墙上半部,也破掉了一个两尺见方的洞。
大暴雨中,周瑜仍然命令士兵坚持巡逻。面对关羽的攻击,周瑜不敢有丝毫松懈。
也正因为如此,突然垮塌了两个大地方,不少在雨中辛苦的士兵就跌落下去,被埋在了城墙下面。
“快!快!加快速度!”
周瑜在城头上催促着,他极力的瞪大自己的双眼,不想暴雨屈服。
即使雨水流到他的眼睛中,让他几分不是下意识的想要眨眼,眼底的肌肉在不停的抽搐。
但是周瑜仍然不顾身边想要打伞的士兵,不顾要把自己拉回城墙角楼里的士兵,继续在风雨中站着。
周瑜催促士兵抹黑将草苫覆盖在城头上。
草苫就是用稻草或者其他的什么草临时编制成的草席之类的。
用这些东西覆盖在城头上,就像给夯土的城墙穿了一层雨衣,不至于被直接的流水侵蚀,冲塌。
而这种草也只能覆盖在城头的上面,挡住最上方,直接的雨水攻击,至于城墙的下面以及正面,那也只能交给天意。
陵阳县护城河挖的好,又有身后的流水作为泄洪沟,因此,城墙脚下并没有许多的雨水蔓延出来,成为积水。
这对周瑜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是上面打下来的暴雨就罢了。如果从城墙的脚下将城墙泡塌,那这座城是真完了。
暴雨之中,连照明都做不到,士兵们只能摸黑前进。大家都这么辛苦,周瑜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他也要在雨中淋雨,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他必须做出这样的姿态,站在雨里,稳固军心。
而在城墙后面,靠近城墙的民房之中,房中的百姓全都被周瑜迁移走。屋里的东西拆掉,成为了空房子,让周瑜做为厂房。
在这些空旷的房子里,如今,成连夜不计损耗的点着油灯,浑身湿漉漉的被强迫唤醒带过来的民工在这屋中疯狂的编制着草苫。
城墙上,角楼之中有屋檐可以遮挡风雨,周瑜便命令人在这楼里点燃起大大的火盆。
尽全力将光明照耀在士兵的脚下。
可惜只是杯水车薪,只有离得近的有用,远一点的仍然是看不见。
城上的破洞,根本来不及修理,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破洞出现,风雨会围绕着它侵蚀,变得越来越大。
周瑜只能将足够多的草苫扔下,覆盖在破洞上面,剩下的都交给命运。
周瑜自己也不知道是该祈祷雨早点停还是继续下。
雨停的那一刻,一定就是关羽发动进攻的时间。
刚刚被暴雨侵蚀,软塌塌的城墙,正是被关羽破开的好时机。
一场可以预想到的惨烈斗争就在眼前。
如果真的让关羽用投石机将城墙砸塌,那周瑜就可以去见孙策了。
但是如果让雨继续下去,周瑜也不知道这城墙到底能撑多久。
连年征战,陵阳县本来就没有一任地方官能好好的经营,城墙早已是破败不堪。
雨水将周瑜的脸庞洗的发白。
在士兵们看不到的地方,可以看见周瑜的脸对着上苍,感觉好无力。
……
暴雨之中,谨慎的让三三两两的士兵把尸体抬进了孙权的府邸。
肮脏的泥水将孙权家里的道路以及厅堂占满,一个个脚印下仿佛密布脚印制成的大网。
不多时,孙权的府中就已经是脏乱不堪。
但是孙权和孙河都顾不到这个。
一起去,沾满着泥水肮脏而又失血过多被泡的有些发白,因死亡的痛苦,面目狰狞的尸体就这样成排的摆在了孙权的面前。
孙权并没有感到什么不舒服,他对于尸体是司空见惯。
比眼前的这种情况,再恶心一百倍的都有。
手下的士兵们开始一具具的将尸体身上的铠甲拨开,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就在他们忙碌的时候。
孙权下起了命令。
“派出一百人,带领三百城防兵,分成小队,在刚才的战场上摸索着那些逃走的叛兵的脚印去进行追击。”
“喏!”
老实说,这时候派人去追击,确实是个好时机,暴雨倾盆,将地面泡的松软。雁过留痕人走过必然留下脚印。
但是刚才那些士兵不去追击,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第一条,肯定是怕敌人是诈败,故意引他们过去,留下埋伏。
第二条就是自己不能擅自主张,需要向孙权请示,毕竟保住孙权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条则是因为暴雨之中,天色又黑,根本看不见脚印。而因为下雨又不能照明,只能摸黑前进,说不定不光找不到脚印,反而因为自己的踩踏将线索所破坏。
不过此时此刻,孙权竟然命令他们去,那他们也就只能去了。
带这些人尽量小心一点,小心的摸索脚印,尽量的别把脚印破坏了,如果真破坏掉了线索,那也没有办法,也不能怪罪到大家头上,这也不算自作主张。
这边一百多具尸体也慢慢的都被剥开了。
一套套精美的铠甲被剥开,里面的水也哗啦啦的跌在地上。
泥水混合的鲜血,地板又变得脏了一些。
一具具白花花的尸体就这样暴露在了众人眼前。
士兵们不停的在他们身上摸索着。
孙权只看着那些铠甲,在那里生闷气。
这都是质量上乘的铠甲,而花纹和其他装饰又有一点点的区别,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一定都是大族的部曲。
并且是从不同人家出来的部曲,组合在一起的队伍。
这让孙权感觉十分愤怒,当然,他心里最怀疑的还是自家的宗亲。
可是,从这些装饰不同的铠甲上可以看出有许许多多势力的士兵凑到一起,更不用说,还有好几十个跑掉的。
这到底,到底是有多少宗亲在反孙权!!
“将军,搜到了。”
手下的兵捧着一个湿漉漉的油纸包来到了孙权的面前,打断了孙权沉浸在愤怒的世界里。
孙权睁开双眼,恶狠狠的盯着眼前的油纸包。
“打开!”
孙权咬牙切齿的说道。
手下用衣袖擦了擦油纸包上的水,小心翼翼的将纸包打开。
纸包里是一个小小的盒子还有一份帛书。
两个士兵分别下手,取下其中一个呈到孙权面前。
孙河先取出帛书,和孙权一起观看。
孙权越看脸色越黑越看太阳穴的青筋暴跳。
同时还夹杂了一些忧伤,很难以置信,尤其是当他看到落款的时候。
这正是孙翊邀请宗亲一起起兵,将孙权拿下。帮助孙翊成为吴郡之主,孙翊又答应和宗亲如何分配利益的文书。
这可是自己的亲弟弟呀,这如何能让孙权接受?孙权觉得这晴天霹雳啊,不,这雨天的霹雳,不比周瑜大败的消息让孙权的伤心弱几分。
当愤怒、震惊、伤感一起涌入心头的时候,五味杂陈过,孙权心中涌起的,则是不相信。
“这必是伪造!!”
孙权斩钉截铁的吼道!
“这一定是伪造,有人在栽赃陷害,想让我兄弟反目,他好渔翁得利,我亲弟弟怎么会反我呢?”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说起来确实有些蹊跷。而一封帛书也不可能就这么简单的让孙权相信。
孙权又慌忙的去将另一份小盒子亲手打开。
手指头里面捏出来一个小印鉴,孙权翻过来一看,愣住了,手指一松,印章啪嗒一声落在地上。
这,这正是自己亲弟弟孙翊的随身私印!
孙权在这个时候真的感觉有些慌张了。
帛书可以伪造,落款可以伪造,但是这只印却很难伪造。
因为是亲兄弟,从小一块儿长大。这方私印,孙权自己也见过,所以自然也能认出来真假。
这印章一直是弟弟随身携带,不会随意放置。旁人想要从重重防卫之中将其偷取,难上加难。
何况这枚印章如果都能随意拿走,那么完全可以拿孙翊的大印了。
用孙翊的大印伪造帛书落款不更有效率?
孙权嘴上喊着不可能,心里不肯相信,但其实已经有一些怀疑了。
能够轻易拿到这枚私印的人,一定可以拿到孙翊的大印。
所以居然用这方小印进行沟通,这一定是出自孙翊本人的意思。
因为要栽赃陷害他的人,不会选择这样的鸡肋。
而孙权自己也知道,一年之前,众大臣确实推举过自己的弟弟继承兄长的位置。
所以孙权真的相信了。
他相信,并不是因为有眼前这方印,有眼前这封书信。
而是相信自己的亲弟弟本来就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他确实也比自己更加与兄长相似。
他完全可以理解弟弟因为被自己抢了继承权的不满。
孙权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