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章 董良揭秘(万字来了!)
时候也不喜欢和这些文人拐弯抹角。
同时董良自己本身也不是很在意那些,礼节。
虞翻要是和董良吵起嘴来,董良还能阴阳怪气的虞翻说不出来话。
这相处没几天,虞翻被董良气的几次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但是偏偏的虞翻,因为以前没朋友,总是被人在后面使绊子,和董良相处起来,心里居然美滋滋的,表示不错。
两个人很快相处成了朋友。
虽然一见面,还是忍不住的斗嘴。
董良晃晃悠悠的走到后面,拍了拍虞翻。
指着远去的孙皎说道:“看到没有,孙静的三儿子都那么勇敢,孙静本人的势力,在江东一定很大吧?”
“等孙静收拾了孙权,吴郡再也没有人和他分庭抗礼,你当年坑了人家大儿子,现在怕不怕?”
虞翻翻了个白眼。
“那时候各为其主,有什么好怕。你们把人家大儿子杀了都不怕我怕什么?”
……
第二天一早。
从凌晨开始,感觉着天气就不对劲。
连续炎热了这么些天,今天的感觉更加的炎热。
当天际的鱼肚白发亮的时候,公鸡就开始等待着自己呼唤了那么久的太阳出来。
今天天气这样热,太阳应该会很大。
结果等了好久好久,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仍然没有露头。
天空中雾蒙蒙的,厚厚的云层将太阳狠狠的捂住了。
太阳终究是太阳。他那强有力的能量,隔着厚厚的云层,依然在释放。
于是,本该是一个圆盘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盖变成一大片耀眼的光斑。
这云层向上把太阳捂住,向下把大地捂住。
从东到西,绵延数百里。
黄海的沿岸,感受不到清凉。太湖怀抱中的吴县也感到闷热。舒溪上的陵阳县墙内,墙外无论是关羽还是周瑜,手下非战斗减员都很多。
湿热和闷热,比之干热更可怕。
在南方,空气中的湿度太高,人反而难以排汗。
人身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受到阻碍,就更加容易中暑。
周瑜城中的医官,只能诊断出这些人是得了热病。
病情严重的就只能等死,轻一点的放到阴凉地,灌上几口凉井水,让他们缓一缓。
关羽的军营之中,就显得要专业很多。
军医们将不同症状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处理。
同时早早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药包,往往都是在夜里的时候,趁着凉爽煮成汤,白天放凉之后,可以拿给将士们饮用。
妥善的治疗之下,运气很不错,得了热病的并没有死亡病例。
今天,对陵阳县的攻势不得不放缓。
关羽这几天猛烈的对周瑜发动进攻,其余的什么事都抛之脑后。
两个当世名将,不管其他的,只在这城墙之下,方寸之地进行博弈。
但是今天不行了,天气太热,得了热病的人太多。
因为炎热使两个名将不得不不约而同的停下一切作战方案。
不断扩大的热病,终于造成了足够的影响,走进了将军们的眼中。
暂时休战的时刻。关羽允许士卒们在阵营南边的小河里轮流着去休息。
但是一条小河,面对庞大的军队,杯水车薪。
而且还要轮流来,说不定好几天都轮不到其中的一些人。
但是,正如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有这条小河作为盼头,可以增加士兵们的耐受性。
周瑜在城中就没有那么幸运。
陵阳县虽然是依河而建,但是并没有河流从城内穿插。
城墙周边虽然挖了水渠引用河水作为护城河,但是河水都在城墙外面。
只能靠着城中三口井。
命令士兵不停的打出冰凉的井水上来。
大伙轮流消暑。
在石井的上空搭建了大大的凉棚,必须得轮流打水。一个人打上一桶来,就已经热的受不了了。
闷热的空气中没有什么过多的声音。士兵和百姓们热的侧躺在冰凉的地上,藏在阴影里。声音都不想发出一句。
空气中连蝉鸣都听不见一声,估摸着也是湿热的受不了。
这样的天气,实在是熬人。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作战,死伤大量增加,对将士们的心志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除了好几天前外面冲进来的三个士兵,陵阳县内已经很久没有和外界联络了。
真真正正的变成了一座孤城。士兵们都感觉到好似浮萍一般飘荡在敌军攻打的浪潮之上。
周瑜看得出来,士兵们士气都很低落。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了,连续几天不停的用各种手段,各种话术去提振士气。
如今能用的手段都用完了,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
实在是外部环境没有一丝希望,没有一点曙光透露出来,光靠周瑜在这里连蒙带骗,空口白牙,想让这些士兵艰苦作战,实在是太为难了。
士兵们不想战斗太多,消极而且有了怨气,这些周瑜竟然无法改变,也只能当成没看见。
还是一个字,就是拖,继续往下拖。
周瑜在这里装聋作哑,只要不正面回答士兵们的问题,士兵们的情绪就还得继续的积攒,虽然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但是最起码周瑜可以得到这个积攒的过程。
如果周瑜主动的凑上去给士兵们开口的机会,那恐怕军心立刻就崩散了。
抬头看看被厚厚的云层捂得严严实实的苍天,周瑜的心里怎么会不感到绝望呢?
困守在陵阳县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却一点联络都没有。
幸亏自己来的早,提前准备了军械和粮草。
这么多天以来,除了从宣城溃散的士兵努力冲进来了三个,四面八方都没有友军前来进行查探。
孙权,在干什么呢?仲谋啊仲谋,这个时候多多少少也应该到陵阳县给点支持吧?
孙权又不知道周瑜到底储存了多少粮草和器械。怎么说也应该调集一批人来,送一点物资看看情况。
即便是关羽包围的水泄不通,未必能送的进来,可是在边缘搞搞摩擦,自己在城里也能看到希望啊。
但是很可惜,什么都没有。周瑜自己还能坚持,但是士兵们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坚持了。
周瑜也常常感到自己似乎和这个乱世脱离了。
一座孤城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每天只有机械的在城墙边拼杀。
再也不知道谁是天子,谁是曹操,谁是刘表,谁是刘备。
天下的群雄逐鹿,和这边完全没有联系。
孤独才是最难熬的。周瑜不怕被数倍的敌军包围,但是就怕看不到一点点希望。但凡外围有一点点摩擦的动静,它都可以继续哄骗这些士兵坚持下去。
周瑜每天都在城头上等着,希望远方哪怕是不敢战斗,马蹄抛起来,激起几阵烟尘,造成一点慌乱,晃动一下旗帜,也会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安慰。
但是周瑜每天看到的只有敌人的骑兵队和旗帜。
这不,从北边又有一支马队进了关羽的大营。
一支马队从北进了关羽的大营,领头的身上插着令旗,前往营中向关羽报告消息。
依然是从北边得来的战报。
徐庶继续带着黄祖向北逛悠。
而令徐庶没想到的是,轻而易举的打下宣城之后,军事重地芜湖居然也是毫不设防的状态。
面对徐庶顺流而下的攻击,毫无抵抗之力,芜湖就被徐庶纳入囊中。
就连黄祖都感到十分诧异,虽然知道刘备的士兵战斗力强,正面击溃了周瑜,但是在面对芜湖这种难攻的地方,还能那么轻易的拿下来,真不是刘备的军队太强的原因了。
徐庶找人审问了之后,才知道城里的守将已经消失好几天了。
徐庶传来情报,正是向关羽报告好消息。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从水上自芜湖东进,直取太湖,攻入吴郡,已经畅通无阻了。
徐庶虽然提及了这个想法,但是还是劝关羽尽量的留在原地继续攻打周瑜。
话里话外糊弄了很多,说了许多颠三倒四的理由。但关羽却看得明白。
徐庶,董良,诸葛亮、庞统,还有关羽等人,其实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徐庶不肯让关羽直接顺流而下夺取吴郡,而是想让他继续围困周瑜,是想将周瑜擒获。
徐庶认为一个吴郡没有周瑜重要。
但是徐庶知道关羽骄傲,不敢在关羽面前直接夸赞周瑜,所以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理由。
而关羽虽然骄傲,但不是愚蠢。
他也尊重和喜欢有才能的人,同时他自己也认为吴郡唾手可得,还是先拿周瑜要紧。
他就是要用狂暴的攻击,彻底先把周瑜的信心击溃。
把周瑜坚硬的心脏的保护壳剥开。
关羽是骄傲的人,周瑜也是骄傲的人,骄傲的人最能理解骄傲的人。
一定要用最狂暴的攻击,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他的内心防线。
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他,得到他。
……
吴县西边是大大的太湖,碧波万顷,但是今天也没有半点风浪。
东边则是断断续续连成一片的水域,虽然每一片都不如太湖大,但是每一片都比吴县大。
这样酷热的天,水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反而是像把吴县扔到了汤锅里。
水域面积越大,意味着蒸发越多,水气越足。
再配上这连日的高温,这吴县就像是在蒸笼里一样,从下到上,蒸了个通通透透。
昨天晚上在商议好迎接新主公的工作准备。
今天每个人的心里都比较激动。忐忑的等待着新主公,想象着日后的生活。
思绪纷飞,心脑活跃,血液循环加速。身体自然也要升温,连心静自然凉都做不到,这心呐,实在是静不下来。
城里的空气似乎也有一点不对劲。
孙河指挥着士兵加强巡逻的同时,总是感觉有些异样。
可能这也只是直觉错觉?孙河找不到原因。
总之现在是关键时候,只要小心翼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除了一开始有命令下达,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别的指示。
孙河不明白,这到底是在等待什么。
他有些担心,这样拖下去,自己会不会陷入泥沼,无法脱身。
而吴郡闷热的天气并不能阻挡野心家和阴谋家。
即便是随便动弹一下,挪挪身子,就能满身大汗。
他们仍然积极的在暗中准备行动。
在城北一处无人的角落里,一个很小的院子,外表看起来其貌不扬。
这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少有人在附近走动。
可是今天在这院墙的后边,却不知道藏了多少人。
本来地方又小又狭窄,待着就不舒服,天气也热,人又多,更让人烦躁难受。
也只有心中
同时董良自己本身也不是很在意那些,礼节。
虞翻要是和董良吵起嘴来,董良还能阴阳怪气的虞翻说不出来话。
这相处没几天,虞翻被董良气的几次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但是偏偏的虞翻,因为以前没朋友,总是被人在后面使绊子,和董良相处起来,心里居然美滋滋的,表示不错。
两个人很快相处成了朋友。
虽然一见面,还是忍不住的斗嘴。
董良晃晃悠悠的走到后面,拍了拍虞翻。
指着远去的孙皎说道:“看到没有,孙静的三儿子都那么勇敢,孙静本人的势力,在江东一定很大吧?”
“等孙静收拾了孙权,吴郡再也没有人和他分庭抗礼,你当年坑了人家大儿子,现在怕不怕?”
虞翻翻了个白眼。
“那时候各为其主,有什么好怕。你们把人家大儿子杀了都不怕我怕什么?”
……
第二天一早。
从凌晨开始,感觉着天气就不对劲。
连续炎热了这么些天,今天的感觉更加的炎热。
当天际的鱼肚白发亮的时候,公鸡就开始等待着自己呼唤了那么久的太阳出来。
今天天气这样热,太阳应该会很大。
结果等了好久好久,直到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仍然没有露头。
天空中雾蒙蒙的,厚厚的云层将太阳狠狠的捂住了。
太阳终究是太阳。他那强有力的能量,隔着厚厚的云层,依然在释放。
于是,本该是一个圆盘的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盖变成一大片耀眼的光斑。
这云层向上把太阳捂住,向下把大地捂住。
从东到西,绵延数百里。
黄海的沿岸,感受不到清凉。太湖怀抱中的吴县也感到闷热。舒溪上的陵阳县墙内,墙外无论是关羽还是周瑜,手下非战斗减员都很多。
湿热和闷热,比之干热更可怕。
在南方,空气中的湿度太高,人反而难以排汗。
人身自我温度调节功能受到阻碍,就更加容易中暑。
周瑜城中的医官,只能诊断出这些人是得了热病。
病情严重的就只能等死,轻一点的放到阴凉地,灌上几口凉井水,让他们缓一缓。
关羽的军营之中,就显得要专业很多。
军医们将不同症状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处理。
同时早早准备好各种各样的药包,往往都是在夜里的时候,趁着凉爽煮成汤,白天放凉之后,可以拿给将士们饮用。
妥善的治疗之下,运气很不错,得了热病的并没有死亡病例。
今天,对陵阳县的攻势不得不放缓。
关羽这几天猛烈的对周瑜发动进攻,其余的什么事都抛之脑后。
两个当世名将,不管其他的,只在这城墙之下,方寸之地进行博弈。
但是今天不行了,天气太热,得了热病的人太多。
因为炎热使两个名将不得不不约而同的停下一切作战方案。
不断扩大的热病,终于造成了足够的影响,走进了将军们的眼中。
暂时休战的时刻。关羽允许士卒们在阵营南边的小河里轮流着去休息。
但是一条小河,面对庞大的军队,杯水车薪。
而且还要轮流来,说不定好几天都轮不到其中的一些人。
但是,正如曹操的望梅止渴一样。有这条小河作为盼头,可以增加士兵们的耐受性。
周瑜在城中就没有那么幸运。
陵阳县虽然是依河而建,但是并没有河流从城内穿插。
城墙周边虽然挖了水渠引用河水作为护城河,但是河水都在城墙外面。
只能靠着城中三口井。
命令士兵不停的打出冰凉的井水上来。
大伙轮流消暑。
在石井的上空搭建了大大的凉棚,必须得轮流打水。一个人打上一桶来,就已经热的受不了了。
闷热的空气中没有什么过多的声音。士兵和百姓们热的侧躺在冰凉的地上,藏在阴影里。声音都不想发出一句。
空气中连蝉鸣都听不见一声,估摸着也是湿热的受不了。
这样的天气,实在是熬人。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作战,死伤大量增加,对将士们的心志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除了好几天前外面冲进来的三个士兵,陵阳县内已经很久没有和外界联络了。
真真正正的变成了一座孤城。士兵们都感觉到好似浮萍一般飘荡在敌军攻打的浪潮之上。
周瑜看得出来,士兵们士气都很低落。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了,连续几天不停的用各种手段,各种话术去提振士气。
如今能用的手段都用完了,该说的话也都说完了。
实在是外部环境没有一丝希望,没有一点曙光透露出来,光靠周瑜在这里连蒙带骗,空口白牙,想让这些士兵艰苦作战,实在是太为难了。
士兵们不想战斗太多,消极而且有了怨气,这些周瑜竟然无法改变,也只能当成没看见。
还是一个字,就是拖,继续往下拖。
周瑜在这里装聋作哑,只要不正面回答士兵们的问题,士兵们的情绪就还得继续的积攒,虽然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但是最起码周瑜可以得到这个积攒的过程。
如果周瑜主动的凑上去给士兵们开口的机会,那恐怕军心立刻就崩散了。
抬头看看被厚厚的云层捂得严严实实的苍天,周瑜的心里怎么会不感到绝望呢?
困守在陵阳县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却一点联络都没有。
幸亏自己来的早,提前准备了军械和粮草。
这么多天以来,除了从宣城溃散的士兵努力冲进来了三个,四面八方都没有友军前来进行查探。
孙权,在干什么呢?仲谋啊仲谋,这个时候多多少少也应该到陵阳县给点支持吧?
孙权又不知道周瑜到底储存了多少粮草和器械。怎么说也应该调集一批人来,送一点物资看看情况。
即便是关羽包围的水泄不通,未必能送的进来,可是在边缘搞搞摩擦,自己在城里也能看到希望啊。
但是很可惜,什么都没有。周瑜自己还能坚持,但是士兵们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坚持了。
周瑜也常常感到自己似乎和这个乱世脱离了。
一座孤城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每天只有机械的在城墙边拼杀。
再也不知道谁是天子,谁是曹操,谁是刘表,谁是刘备。
天下的群雄逐鹿,和这边完全没有联系。
孤独才是最难熬的。周瑜不怕被数倍的敌军包围,但是就怕看不到一点点希望。但凡外围有一点点摩擦的动静,它都可以继续哄骗这些士兵坚持下去。
周瑜每天都在城头上等着,希望远方哪怕是不敢战斗,马蹄抛起来,激起几阵烟尘,造成一点慌乱,晃动一下旗帜,也会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安慰。
但是周瑜每天看到的只有敌人的骑兵队和旗帜。
这不,从北边又有一支马队进了关羽的大营。
一支马队从北进了关羽的大营,领头的身上插着令旗,前往营中向关羽报告消息。
依然是从北边得来的战报。
徐庶继续带着黄祖向北逛悠。
而令徐庶没想到的是,轻而易举的打下宣城之后,军事重地芜湖居然也是毫不设防的状态。
面对徐庶顺流而下的攻击,毫无抵抗之力,芜湖就被徐庶纳入囊中。
就连黄祖都感到十分诧异,虽然知道刘备的士兵战斗力强,正面击溃了周瑜,但是在面对芜湖这种难攻的地方,还能那么轻易的拿下来,真不是刘备的军队太强的原因了。
徐庶找人审问了之后,才知道城里的守将已经消失好几天了。
徐庶传来情报,正是向关羽报告好消息。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从水上自芜湖东进,直取太湖,攻入吴郡,已经畅通无阻了。
徐庶虽然提及了这个想法,但是还是劝关羽尽量的留在原地继续攻打周瑜。
话里话外糊弄了很多,说了许多颠三倒四的理由。但关羽却看得明白。
徐庶,董良,诸葛亮、庞统,还有关羽等人,其实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徐庶不肯让关羽直接顺流而下夺取吴郡,而是想让他继续围困周瑜,是想将周瑜擒获。
徐庶认为一个吴郡没有周瑜重要。
但是徐庶知道关羽骄傲,不敢在关羽面前直接夸赞周瑜,所以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理由。
而关羽虽然骄傲,但不是愚蠢。
他也尊重和喜欢有才能的人,同时他自己也认为吴郡唾手可得,还是先拿周瑜要紧。
他就是要用狂暴的攻击,彻底先把周瑜的信心击溃。
把周瑜坚硬的心脏的保护壳剥开。
关羽是骄傲的人,周瑜也是骄傲的人,骄傲的人最能理解骄傲的人。
一定要用最狂暴的攻击,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他的内心防线。
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他,得到他。
……
吴县西边是大大的太湖,碧波万顷,但是今天也没有半点风浪。
东边则是断断续续连成一片的水域,虽然每一片都不如太湖大,但是每一片都比吴县大。
这样酷热的天,水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反而是像把吴县扔到了汤锅里。
水域面积越大,意味着蒸发越多,水气越足。
再配上这连日的高温,这吴县就像是在蒸笼里一样,从下到上,蒸了个通通透透。
昨天晚上在商议好迎接新主公的工作准备。
今天每个人的心里都比较激动。忐忑的等待着新主公,想象着日后的生活。
思绪纷飞,心脑活跃,血液循环加速。身体自然也要升温,连心静自然凉都做不到,这心呐,实在是静不下来。
城里的空气似乎也有一点不对劲。
孙河指挥着士兵加强巡逻的同时,总是感觉有些异样。
可能这也只是直觉错觉?孙河找不到原因。
总之现在是关键时候,只要小心翼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
除了一开始有命令下达,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别的指示。
孙河不明白,这到底是在等待什么。
他有些担心,这样拖下去,自己会不会陷入泥沼,无法脱身。
而吴郡闷热的天气并不能阻挡野心家和阴谋家。
即便是随便动弹一下,挪挪身子,就能满身大汗。
他们仍然积极的在暗中准备行动。
在城北一处无人的角落里,一个很小的院子,外表看起来其貌不扬。
这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少有人在附近走动。
可是今天在这院墙的后边,却不知道藏了多少人。
本来地方又小又狭窄,待着就不舒服,天气也热,人又多,更让人烦躁难受。
也只有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