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定神,转头来,笑道:“我看雨看入了神。”



马良也笑道:“先生上一年忙,在荆州来的也晚没有赶上。我也见过一些北方人,那边雨少晴天多,即便是下雨不方便也觉得稀罕。”



“但是咱们现在在南边。雨多晴天少,不知道什么时候,先生就会看腻了,天天盼着晴天来稀罕呢!”



“看腻了再说,在北边这么些年天天盼雨,大不了日后在南边天天盼晴嘛!”



董良说笑着,整个大堂情气氛都很活跃。



董良笑着来到中央,先不管那个火炉,只看那个大木桶。



总的来说似乎看不出来什么问题。



董良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多都模糊了,而这东西也是第一次做,具体什么情况,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开始吧。”



董良下命令。



“先把硝石倒在外面的大桶里。”



旁边的杂役和工匠听了,开始抬着麻袋,呼啦啦的往里面倒。



旁边有眼力的把里面的小木桶先拿出来。



董良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只按照记忆和推测就安排下去,小木桶早早的就放在里面,不过现在添加硝石就不方便了。



于是先拿出来小桶,大量的倒了一些硝石,大木桶里似乎开始散发着凉气了。



董良命令助手开始把装满水的小桶放进去。



直接用硝石混合水可以制冰,但是这冰是不可食用的。



所以要做一层隔离,用外面的大桶的冷气,使小桶里干净的水结冰!



不一会儿,冰霜开始挂在大桶壁。



“哎呀呀,怎么凉了!”



看着桶边上的似乎是霜,有工匠用食指轻轻一点。



“哎呀!真凉了!是霜!!”



还没等大家都过来吃惊的看。



就又开始有眼尖的开始尖叫。



“结冰了!结冰了!”



“是冰啊!”



“化水成冰!”



工匠们都十分惊讶,震撼,就好像看到油锅取钱等魔术一样!



甚至有个别的扑通给董良跪下,高喊着:“神仙下凡!神仙下凡!”



“神仙保佑!神仙保佑!”



董良无奈,这种情况也预料到了。



即便是后世还有很多人拿着化学反应去招摇撞骗。



这些人这样的表现并不值得吃惊。



就连马良都崇拜惊诧的看看冰又扭过头来看看董良。



再看看董良,又看看冰。



不过居然还有种果然的表情。



好像是说,果然不愧是我用师礼对待的人啊!我老师,牛!



董良今天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制冰。



毕竟制冰一般是穿越者夏天装逼的手段。



而且硝石制冰其实并不那么的理想,因为消耗的硝石数量不小。



不过好在硝石是可以反复利用的。



董良手里这一批上好的硝石,也是从那群被命令研究火药的道士手里取来的。



他们把土制的硝石做过提纯。



最起码比原始的干净一些。



董良不理会旁观者的大呼小叫。



看着小桶里的水渐渐的开始结冰,成为了冰水混合物的时候。



董良命令手下把桶提出来。



董良对着旁边记录的人道:“硝石放入水中,会吸收水的温度,让水结冰。但是硝石是有毒的,这样的冰不可以用来食用。不过百姓在夏季也可以搞一些冰出来,冰镇一下食物。”



记录官老老实实的记下。



“不过这并不是今天的重点。看这小桶里的冰水混合物,当水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结冰,加热到一定温度会变成蒸汽。而冰水混合物介于水和冰之间,这个温度可以定义为零度。”



“冰则是零下,而于中原平地上,水沸腾的时候,是水介于水和蒸汽之间,为一百度!”



董良说的这些东西,都是顺带着的科学知识,同样也不是今天的重点。



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了,顺便就给记录了。



原始的科学知识就这样一点点的积累,董良等待后来人把他们研究透彻,而董良自己已经把那些知识忘记的七七八八了。



董良让人把水倒进锅里慢慢的烧。



又命人打开一个麻袋。



里面是有些浑浊的晶体。



这是海盐。



没错,董良今天的尝试就是海盐提纯。



海盐生产历史悠久。一直就有上古“夙沙氏”煮海成盐的传说。



考古发掘也表明商周时期渤海沿岸便有大规模煎盐生产活动。



历史时期,各盐场因地制宜,演化出不同的制盐方法,“或刮于地,或风其水,或汲于井,或熬其波”。



一般而言,传统海盐生产技术包括煎与晒两大类,以煎法最为普遍。



但是只要是读过历史小说的都知道,用火煎盐,费时费力,盐户的生活很苦,也破坏环境。



凡是穿越者,十个有八个都得晒盐。



但是海盐晒出来有很多杂志,除了一些不溶于水的杂物以外,麻烦的是那些什么钙啊,镁啊,什么的。



到底是什么,董良已经忘了……



只知道,盐是氯化钠……



做不到提纯出来上好的雪花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社会和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社会和谐并收藏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