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四十六章 这些贤人大多和司空有仇
一番,赏他几匹布,让他高兴高兴。”
荀彧自己记下这件事。
给孙权夸奖不费吹灰之力,既能结好孙权,还没有什么损失,那几匹布的价值不足一哂。
这样的薄礼还能不让孙权生气,这就是挟天子的妙处了。
有天子的名义在,只要用嘴说就可以收买人心,而不用付出太多代价。
孙权现在成了气候,曹操又没有时间去收拾他,且夸奖一番给他安安心,顺便看看孙权能不能抵抗住刘备。
荀彧又道:“刘玄德宣称上表朝廷,让刘表之子,刘琦,领交州牧一职。”
曹操一摆手:“刘景升之子,是名副其实的犬子啊!不足为虑,交州执掌大权的还是刘备无疑。刘备的上表呢?”
曹操问荀彧要表书,看看刘备说了些什么。
荀彧神情一僵,上表,哪里来的表哦!刘备往外宣称自己上表了,那就是上表了。
谁会怀疑他没有上表呢?
曹操要是批评刘备不真的上表,藐视朝廷,也没有什么用啊!
刘备说不定还倒打一耙,说表书被曹操藏起来了,毁尸灭迹了,故意找刘备的茬。
说曹操独夫民贼,挟持天子呢!
这样也没有什么用啊!
曹操见荀彧不回应是明白了。
嘴角一勾,几乎要气笑了。
“刘备啊刘备!天天以忠臣自居,却轻易使用国家的,天子的名头,藐视朝廷!”
“他最近还有什么动静?”
荀彧又道:“刚从荆州传回来的情报,说是刘备派孙乾拉了三大船的铜钱去荆州买船。”
“民间都说是交州发现了宝藏金矿,多有民众逃窜去交州淘金。孙乾走后,襄阳城中少了近千人,如今据细作观察,仍然不少百姓逃往交州。”
“奇怪的是刘表,蔡瑁等人一律统一口径,对外说是派出去的战船,要去攻打江东孙权。情况真假难辨!”
曹操听罢,颇为不屑。
“荆州之人蠢的不是一两次了!但凡为君者乱世征战,无不视钱财如粪土,即便有揽财者,也不过赏赐于下属,士卒以收其心。”
“而身为一方诸侯,不想着屯粮,反而屡屡将粮食售卖,换来一堆破铜烂铁!如今又将战船几乎拱手相让?得到了金银财宝,又通通往家里搬,不肯犒赏三军,何其愚蠢也!”
“有朝一日,大战四起,刘备吃着荆州买的粮,用着荆州的战船,占领荆州,屠灭大族,再将财宝收回,犒赏三军,那个时候再后悔,还来得及吗?”
“至于到底是和江东打仗还是去挖金矿,从荆州是看不出端倪的。还得看刘备的动向。刘玄德城府太深,不会让荆州人知道他的计划的。”
“无论是真有金矿也罢,与我们全无干系。只要防备刘备与孙权的交战就够了。”
“司空英明!”
“司空慧眼如炬!”
众人对曹操只凭自己几人的口述就将事情看的真切,并且定下了大致方向的本事还是佩服的。
金钱一类的东西,曹操自然也想要,不过要来都是发下去的,这些东西存在手里是没有用的,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万两金不如一碗粮!
而民间经过连番征战,中原多次易主,货币早就混乱不堪。
百姓们宁可以物易物,如果到了关键时候,换来的布,粮食,还能使用,钱却没有办法救命,解燃眉之急。
曹操并不是真的不想要钱,不想在民间发行可靠的货币,如果能让民间流通起来货币,那么粮食布匹等物资就可以存在官府的仓库里。
关键时候有粮可用,可以减轻军粮的负担。
但是北方百姓,尤其是中原,被战乱祸害的太狠了,根本不敢再相信现在这一任长官发形的货币。
而曹操现在也没有时间去处理货币政策。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
并且中原情况复杂,大族林立,这些都是发行货币的阻碍。
曹操听说了刘备有金山还是有点酸溜溜的,但是没有表现出来。
如果那金山和铜矿之类的能落入曹操手里,曹操就可以大肆购买军粮了。
因为金子本身具有价值,与发行的货币不同。
曹操也不用再派什么摸金校尉去发丘了。
不过得不到的东西曹操也不念念不忘。
如今老老实实的屯田,攒够粮草,打仗不再受制于物资不足,以曹操的魄力,那自然是不害怕任何人。
金山银山,迟早都是自己的。
“不过,这豫章倒是听说了一件新鲜事!”
程昱语焉不详。
曹操却不打马虎眼,“说清楚。”
程昱道:“豫章郡中前番施行了一个叫科举的考试制度,以五经科考试选拔人才,任命官吏。如此一来,不拘泥于什么世家,什么血缘,纯以本事论高低。”
“豫章附近,不是刘备的治下之民,也常有人跑去豫章考试!”
曹操凝重了,又有些憧憬。
喃喃道:“如此一来,天下英雄岂不尽入刘备之瓮中!”
“大耳贼敢为天下先,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愧我与之青梅煮酒论英雄啊!”
郭嘉在哪里拍马屁。
笑道:“哪里是刘备英雄,分明是司空英雄。刘备科举之前,早有司空屡发招贤令,要论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司空为天下先啊!刘备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曹操被郭嘉说的发笑,“你莫要用激将法啊!我又何尝不想拾人牙慧!”
曹操转过头来看着府中众贤才,“科举,好啊,好啊!”
曹操目光所过之处,十有九人低头。
曹操心里不满,但是却无可奈何。
曹操扭头看向他的子房,他的子房却面带坚决的摇头。
这又怎么能不让曹操叹气呢!
“刘备!不愧是我心腹大患!”
郭嘉不是一个爱拍马屁的人,适才那样说话,其实是在激将曹操。
这样的聪明人,自然一眼就看出来科举制度的重要。
野有遗贤,天下聪明人不知凡几。
若能选拔出来何愁大事不定!
而曹操也本来就是一个不看重门第的,手下很多人都是出身草莽,起于微末。
屡次招贤,已经让开明的士人视为明主,而科举自然很合曹操的脾性。
但是情况不同的是,曹操的基本盘已经固定了。
曹操坐镇中原,这里世家林立,与袁绍差不多。
适才曹操听懂了郭嘉的意思,自然也想按照这样的政策去施行,但是除了一些起于微末的官员,大多数官员不敢和曹操对视。
因为大家都知道科举是好的,既贴合实际有莫大的好处,还与先秦儒家的圣贤思想贴合,有教无类,不重视出身门第,为国家选择良才。
正如孔子从来不避讳自己少也鄙贱。
<
荀彧自己记下这件事。
给孙权夸奖不费吹灰之力,既能结好孙权,还没有什么损失,那几匹布的价值不足一哂。
这样的薄礼还能不让孙权生气,这就是挟天子的妙处了。
有天子的名义在,只要用嘴说就可以收买人心,而不用付出太多代价。
孙权现在成了气候,曹操又没有时间去收拾他,且夸奖一番给他安安心,顺便看看孙权能不能抵抗住刘备。
荀彧又道:“刘玄德宣称上表朝廷,让刘表之子,刘琦,领交州牧一职。”
曹操一摆手:“刘景升之子,是名副其实的犬子啊!不足为虑,交州执掌大权的还是刘备无疑。刘备的上表呢?”
曹操问荀彧要表书,看看刘备说了些什么。
荀彧神情一僵,上表,哪里来的表哦!刘备往外宣称自己上表了,那就是上表了。
谁会怀疑他没有上表呢?
曹操要是批评刘备不真的上表,藐视朝廷,也没有什么用啊!
刘备说不定还倒打一耙,说表书被曹操藏起来了,毁尸灭迹了,故意找刘备的茬。
说曹操独夫民贼,挟持天子呢!
这样也没有什么用啊!
曹操见荀彧不回应是明白了。
嘴角一勾,几乎要气笑了。
“刘备啊刘备!天天以忠臣自居,却轻易使用国家的,天子的名头,藐视朝廷!”
“他最近还有什么动静?”
荀彧又道:“刚从荆州传回来的情报,说是刘备派孙乾拉了三大船的铜钱去荆州买船。”
“民间都说是交州发现了宝藏金矿,多有民众逃窜去交州淘金。孙乾走后,襄阳城中少了近千人,如今据细作观察,仍然不少百姓逃往交州。”
“奇怪的是刘表,蔡瑁等人一律统一口径,对外说是派出去的战船,要去攻打江东孙权。情况真假难辨!”
曹操听罢,颇为不屑。
“荆州之人蠢的不是一两次了!但凡为君者乱世征战,无不视钱财如粪土,即便有揽财者,也不过赏赐于下属,士卒以收其心。”
“而身为一方诸侯,不想着屯粮,反而屡屡将粮食售卖,换来一堆破铜烂铁!如今又将战船几乎拱手相让?得到了金银财宝,又通通往家里搬,不肯犒赏三军,何其愚蠢也!”
“有朝一日,大战四起,刘备吃着荆州买的粮,用着荆州的战船,占领荆州,屠灭大族,再将财宝收回,犒赏三军,那个时候再后悔,还来得及吗?”
“至于到底是和江东打仗还是去挖金矿,从荆州是看不出端倪的。还得看刘备的动向。刘玄德城府太深,不会让荆州人知道他的计划的。”
“无论是真有金矿也罢,与我们全无干系。只要防备刘备与孙权的交战就够了。”
“司空英明!”
“司空慧眼如炬!”
众人对曹操只凭自己几人的口述就将事情看的真切,并且定下了大致方向的本事还是佩服的。
金钱一类的东西,曹操自然也想要,不过要来都是发下去的,这些东西存在手里是没有用的,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万两金不如一碗粮!
而民间经过连番征战,中原多次易主,货币早就混乱不堪。
百姓们宁可以物易物,如果到了关键时候,换来的布,粮食,还能使用,钱却没有办法救命,解燃眉之急。
曹操并不是真的不想要钱,不想在民间发行可靠的货币,如果能让民间流通起来货币,那么粮食布匹等物资就可以存在官府的仓库里。
关键时候有粮可用,可以减轻军粮的负担。
但是北方百姓,尤其是中原,被战乱祸害的太狠了,根本不敢再相信现在这一任长官发形的货币。
而曹操现在也没有时间去处理货币政策。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
并且中原情况复杂,大族林立,这些都是发行货币的阻碍。
曹操听说了刘备有金山还是有点酸溜溜的,但是没有表现出来。
如果那金山和铜矿之类的能落入曹操手里,曹操就可以大肆购买军粮了。
因为金子本身具有价值,与发行的货币不同。
曹操也不用再派什么摸金校尉去发丘了。
不过得不到的东西曹操也不念念不忘。
如今老老实实的屯田,攒够粮草,打仗不再受制于物资不足,以曹操的魄力,那自然是不害怕任何人。
金山银山,迟早都是自己的。
“不过,这豫章倒是听说了一件新鲜事!”
程昱语焉不详。
曹操却不打马虎眼,“说清楚。”
程昱道:“豫章郡中前番施行了一个叫科举的考试制度,以五经科考试选拔人才,任命官吏。如此一来,不拘泥于什么世家,什么血缘,纯以本事论高低。”
“豫章附近,不是刘备的治下之民,也常有人跑去豫章考试!”
曹操凝重了,又有些憧憬。
喃喃道:“如此一来,天下英雄岂不尽入刘备之瓮中!”
“大耳贼敢为天下先,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愧我与之青梅煮酒论英雄啊!”
郭嘉在哪里拍马屁。
笑道:“哪里是刘备英雄,分明是司空英雄。刘备科举之前,早有司空屡发招贤令,要论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司空为天下先啊!刘备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曹操被郭嘉说的发笑,“你莫要用激将法啊!我又何尝不想拾人牙慧!”
曹操转过头来看着府中众贤才,“科举,好啊,好啊!”
曹操目光所过之处,十有九人低头。
曹操心里不满,但是却无可奈何。
曹操扭头看向他的子房,他的子房却面带坚决的摇头。
这又怎么能不让曹操叹气呢!
“刘备!不愧是我心腹大患!”
郭嘉不是一个爱拍马屁的人,适才那样说话,其实是在激将曹操。
这样的聪明人,自然一眼就看出来科举制度的重要。
野有遗贤,天下聪明人不知凡几。
若能选拔出来何愁大事不定!
而曹操也本来就是一个不看重门第的,手下很多人都是出身草莽,起于微末。
屡次招贤,已经让开明的士人视为明主,而科举自然很合曹操的脾性。
但是情况不同的是,曹操的基本盘已经固定了。
曹操坐镇中原,这里世家林立,与袁绍差不多。
适才曹操听懂了郭嘉的意思,自然也想按照这样的政策去施行,但是除了一些起于微末的官员,大多数官员不敢和曹操对视。
因为大家都知道科举是好的,既贴合实际有莫大的好处,还与先秦儒家的圣贤思想贴合,有教无类,不重视出身门第,为国家选择良才。
正如孔子从来不避讳自己少也鄙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