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方正独自来到县衙的侧门。



如今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排起了长龙。



在大营内已经有学子,都自己知识不自信的,早早的报名愿意去支教。



现在来领上自己身份牌和给学生启蒙的教科书,然后在分配到董良的**培训学校里去培训一番,结业后分派各地。



而另一批其他学科的学子也已经登记完毕,前来领取下一批考试的教材。



辛方正就是来领这个的。



排了好久终于轮到了辛方正, 辛方正对办事的小吏递过去证明用的竹签。



小吏接过后插进竹筒里,然后在册子上登记。



先发给他将要教育孩童用的教材。



《算学》,《地理》,《文学》,《常识》各一套。



这些都是董良大半年来办学的经验中总结的,又让众人合力编纂出来的, 具有实用性, 难度适中的教材。



随后小吏又将辛方正所属的法家代表书籍《商君书》,《韩非子》以及诸葛亮与董良初步定下的法律思想基调的介绍册子, 共三本递给了辛方正。



“先去接受培训,结业后自有地方分配,考试时间另行通知,口粮由当地官府供给。”



小吏头也不抬的让辛方正签字画押。



这样重复性的工作确实消磨激情,也不能怪小吏工作不积极。



辛方正领完了书,还没来得及翻看,从队伍里撤出来,见到外面有一些领到书的,迫不及待的在哪里翻看。



有些人还时不时的发出惊呼。



辛方正随便一瞅,四周各家的学生都有,有抱着《庄子》的,有抱着《鬼谷子》的,还有抱着《淮南子》的,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只听看他们高兴的一边往回走, 一边讨论, “这么些人, 一发书上千套的发,就连启蒙孩童的书,官府都给提供,真是了不起啊!”



“是啊!是啊!”



“遍观天下各地,或再往前历数前代,未曾有如此大方的啊!”



“如此重视教化,何愁无人可用,依我看来,刘使君果然是明君啊!或可寄托天命!”



……



到处都是一片歌颂。



谁能不高兴呢!书籍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而这个时代更是无价之宝。



这个时代的人,真正有见识的,宁可有一部《春秋》作为传家宝,也不会选择百两金银。



而刘备,或者说董良代表刘备,给这些穷书生,人人发了好几件传家宝,这怎么不让人欣喜若狂呢!



辛方正看着众人的喜悦,听着对刘备的赞颂。



心里却明白,这是刘备手底下有高人啊!



自己不居功,把名声留给主公。



而且要办出这样的壮举,需要的可不仅仅是魄力,还需要实力。



为什么说是壮举, 因为这个时代的书籍多是靠手抄来传播的。



而董良这里发出去的书籍何止千册。



而读书人又不足的情况下,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基本的抄写。



而光用的纸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若是有人做出来这样的事,一定是一个蠢货。



劳民伤财,根本不切实际。



但是刘备手下一定不全是蠢货,这样干,一定是有资本这样做的。



资本在哪里,辛方正不知道,但是当他打开书籍的一刹那,他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



当辛方正打开书籍的那一刻,看见里面整整齐齐,大小一致的生硬的字符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果然推行书籍的传播是有依仗的啊!



印刷书实在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但凡用过印章都可以看出来这些书籍的制作过程。



辛方正不仅感叹匠人之奇思妙想。



董良悄悄的从县衙后门溜走了。



看完了门口的大致情况,以及了解罢目前的改卷进程,他也没有什么要紧事了。



大肆传播书籍自然是董良的主意。



这样的主意,在董良指导老鲍和老曲他们搞出来印刷术的时候就在准备了。



江南锦绣文章之地,其实说的是江东的东部。



和豫章郡其实真没有什么关系。



豫章郡,会稽郡,都是特别大的郡,虽然现在的豫章郡被分开了。



如会稽郡,几乎包含整个浙省和福省,何其广大的地盘。但是东汉时期只有十四个县。



可以想象两省之地,居然只有十四个县,是多么的蛮荒啊!



所以董良在豫章郡这样的地方普及文化,难有足够大势力的士族可以反抗。



而这么多书籍的蓝本自然是掏空了诸葛亮,庞统,徐庶,糜竺等人的藏书,以及从荆州重金搜罗来了,刘表送的一些。



而自从印刷术问世以来,董良就没有让老曲和老鲍他们停下来过,还派去了许多的学徒,扩大了印刷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社会和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社会和谐并收藏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