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四章 行路
廖化带着几个兄弟骑马,张仲景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身体非常健康,也不服老的骑马。
黄忠则亲自给夫人和儿子赶马车。
马车旁边还拴上一匹马,那是黄忠的战马,总要以防万一,如果出现意外,黄忠抽出腰间环首刀就可以砍断马缰绳,骑马上阵。
刘磐写了两份书信交给黄忠,一封给刘备。
表达被厚爱的感谢,不能投效的歉意,和帮助刘琦的请求,以及暗示刘表百年之后也许有机会共谋大事。
一封信给刘琦。
告诉刘琦自己的现状,让刘琦保重身体,告诉刘琦小心应对襄阳局势,让刘琦去请求刘备的帮助。
然后黄忠就和刘磐分别,上路了。
刘磐在大路上目送黄忠离开,不一会儿,马车就消失在黑暗里了。
黄忠走的很着急,长沙局势不稳定,晚走不如早走。
另外,早到襄阳一天,早安定下来,能让张仲景给儿子治病。
事到临头,也顾不得早早赶路,队友廖化和张仲景两个客人招待不周了。
黄忠他们先走大路,往北走。
过萍乡,浏阳,从长沙东面过去。
然后绕过了长沙,到吴昌转水路去襄阳,这样更快。
其实直接从攸县过水路更快。
但是要从攸县乘船,到襄阳,根本避不开长沙。
长沙坐镇水脉中枢,卡在了攸县和襄阳之间。
虽然从那里过未必会出事。
但是黄忠不愿意拿妻儿冒险。
现在儿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知不觉的更高了。
有个词叫沉没成本。
黄忠就是这样。
本来就十分爱自己的儿子,如今更是因为儿子而换了主公。
下的成本更大了,就更在意了。
而长沙现在是战区,要是别的城市,走陆路的,那其实没问题,大路堵上了,从山林里也能穿过去。
毕竟是古代,人口稀少,五十年前的人口大概才五千万。
这几十年征战,死的人太多了。
和后世的十几亿人口相比,差了太多辈,很多山林都是无人区,根本不可能全部堵死。
当然要穿过无人区肯定不容易,准备不充分,死在山林里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长沙不一样。
走长沙就是要走水路,这内陆河流再宽也不过是一条河,派人一堵就堵的死死的。
你要是从不同的河段渡河还好说,那么长的河,肯定不能全把守。
可是长沙特殊,处在河流交汇,河网枢纽。
要走水路,避不开。
而张仲景在长沙又是个名人。
从那里走,实在不保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