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听这话,周昌就哭了,说陛下沛县起兵的时候,老臣就追随左右,这怎么把我下放到了地方,离开中央去诸侯国呀?
刘邦解释道:“先生莫哭,我知道这是一个降职,但是我私底下吧,实在是放心不下刘如意,还望先生去赵国保护他。除您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行,这实在是迫不得已,还望先生替我走这一遭吧!”
可见,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周昌不能再说什么。他只好收拾完行李,去赵国担任宰相了。
至此,刘邦的这步“周昌相赵”,成了保护刘如意的一枚重要棋子。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选择周昌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周昌是沛县的中坚力量,值得信赖。
第二,周昌是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应该”不会有辱使命。
第三,周昌有恩于吕后,对于这个“拜谢”的人,吕后也“应该”不会难为他才是。
请注意,我在这里,连续用了两个应该,而不是绝对,这也为未来那场惨案,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书归正传,在送走周昌后,刘邦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绝对有理由相信,这个以直言进谏而闻名的大臣,应该会保住刘如意的性命而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诛杀一切对戚夫人不利的人,以达到敲山震虎,警示那个人的作用。
这个倒霉撞上枪口的人,就是吕后最重要的外戚,她的妹夫——樊哙。
刘邦干的第三件事情:诛杀樊哙。
汉十二年四月,刘邦在弥留之际,他突然听见一个小道消息,说前线打仗的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夫人和刘如意。
刘邦气得急火攻心,他立刻下令,让陈平带领大将军周勃立刻赶赴前线:至军中,即斩樊头。(4/4)
一听这话,周昌就哭了,说陛下沛县起兵的时候,老臣就追随左右,这怎么把我下放到了地方,离开中央去诸侯国呀?
刘邦解释道:“先生莫哭,我知道这是一个降职,但是我私底下吧,实在是放心不下刘如意,还望先生去赵国保护他。除您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行,这实在是迫不得已,还望先生替我走这一遭吧!”
可见,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周昌不能再说什么。他只好收拾完行李,去赵国担任宰相了。
至此,刘邦的这步“周昌相赵”,成了保护刘如意的一枚重要棋子。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选择周昌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周昌是沛县的中坚力量,值得信赖。
第二,周昌是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应该”不会有辱使命。
第三,周昌有恩于吕后,对于这个“拜谢”的人,吕后也“应该”不会难为他才是。
请注意,我在这里,连续用了两个应该,而不是绝对,这也为未来那场惨案,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书归正传,在送走周昌后,刘邦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绝对有理由相信,这个以直言进谏而闻名的大臣,应该会保住刘如意的性命而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诛杀一切对戚夫人不利的人,以达到敲山震虎,警示那个人的作用。
这个倒霉撞上枪口的人,就是吕后最重要的外戚,她的妹夫——樊哙。
刘邦干的第三件事情:诛杀樊哙。
汉十二年四月,刘邦在弥留之际,他突然听见一个小道消息,说前线打仗的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夫人和刘如意。
刘邦气得急火攻心,他立刻下令,让陈平带领大将军周勃立刻赶赴前线:至军中,即斩樊头。(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