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营门口,蒋琬停住脚步,思索了片刻,又问了一句。



“元直,你阿舅……现在何处?”



“在南阳。”



蒋琬皱起了眉头。“在南阳?他没去北疆?”



周不疑大惑不解。“你听谁说的?他是司徒府北长史,协助司徒处理幽并州三州的文书、事务而已,根本毋须去北疆。”



“是这样啊,看来是我听错了。”蒋琬哑然失笑,举手轻摇。“行了,你留步吧,稍后再叙。”



周不疑哭笑不得,忍不住说道:“公琰兄,你要出去走走,亲眼看看天下。”



蒋琬哈哈一笑,大步流星的走了。



周不疑目送蒋琬离开,心中生起一丝莫名的庆幸。



比起蒋琬,他是幸运的。



因为有刘先这个舅舅,他十岁就得以出仕,而且成了天子身边的童子郎,亲受天子传授。蒋琬的才智不弱于人,却还没有走出泉陵城,没有走出零陵郡,眼界也始终如井底之蛙一般狭隘,根本不知道天下之大。



周不疑转身回到帐中,天子正在看地图。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招招手。



周不疑走到案前,俯身一看,见是一副泉陵地图。



刘协问道:“泉陵周边有矿吗?”



周不疑有点挠头。“有矿,只是臣不清楚位置。”



“那你总该知道城中有哪几家经营矿产吧?”



“这倒是听长辈说过一些,只是不太确切。缙绅之家以读书为尚,对经营工商的有些鄙视,风闻而已,未必清楚细节。”



“你说说看。”



周不疑掰着指头,说了几户人家的姓名。他的确只是听说,只知道这几家比较富,据说在山里有矿产,具体经营什么,又有多大规模,就说不清了。



尽管如此,刘协还是让周不疑写了一个名单。



在这种山区,读书人的影响力远远不及中原那么显赫,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那些有人有钱的土豪。从蒋琬等人准备放弃窦辅的情况来看,他们不太像是窦辅真正的倚仗,至少不是唯一的。



如果窦辅背后应该还有其他的支持者,最有可能的就是当地开矿的工商户。



这些人有钱,手下还有矿工,扮成山贼太容易了。



窦辅就是个书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可是那些工商户就不同了,不给他们足够的教训,随时可能再来一出,朝廷官员要么和他们同流合污,要么被他们赶走甚至弄死。



穷山恶水出刁民。山区治理之所以难,就在于地形复杂,朝廷的控制能力有限,当地宗族势力强大,民匪不分。



如果他记得不错的话,泉陵后称永州,成为诸多文人墨客被流放的地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曾被贬于此,并写下《永州八记》,以及那篇更有名的《捕蛇者说》。



之所以说《捕蛇者说》更有名,是因为这篇文章直接呼应了孔夫子的名言,并进行叙事化,以一个捕蛇者的口吻来讲述这个道理,比《论语》那种简朴的文风更有感染力。



但文人能做的,也只是写文章而已。



作为河东世家的柳氏子弟,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