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教育权,说到底就是争取人才。



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出台,就是世家对曹操唯才是举的反击,就是对人才的争夺。



桓阶这样的寒门、庶族就是现成的人才,没有道理不用。



仔细斟酌后,刘协让桓阶执笔,起草了一份诏书,派人送往南阳,命司徒府具体负责长沙船官的筹建事宜,最好能派一个长史级的官员来长沙操办此事。



船官的事暂时告一段落,刘协问桓阶,下一步该做什么?



桓阶不假思索。“岭南隔绝,久不闻汉家消息。陛下宜去前线军中,鼓舞士气,迫降士燮,使岭南士庶知汉家威严,非士燮兄弟可以篡夺也。”



刘协深以为然。“善。”



——



司徒、司空接连收到天子诏书。数日之内,杨彪、周忠连续会面,商量奉诏履职之事。



周忠大为头痛。



天子说是将政务交还给了司徒、司空,可是他并没有闲着。每到一地,但有所见,便颁布诏书,命司徒、司空两府操办,他们还不能不办。



这么一搞,比天子还政之前还要忙。



至少天子还政之前很少外出,见不到那么多事。



现在倒好,他有的是时间。



“文先,真要如贾文和所说,天子常年巡狩四方,这司徒、司空府的员吏怕是远远不够,至少要再增加一倍。”周忠举起手,晃了晃,有气无力的说道。



杨彪倒是很澹定。“难不成你也想无为而治?”



周忠吓了一跳,连连摇手。“文先,你不要乱说,我可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天子太年轻,精力过剩,我们这些老臣实在有些跟不上啊。”



“你不妨也学我司徒府,多设几个长史。”杨彪咧嘴一笑。“不瞒你说,自从设了留府长史以及东南西北四长史后,我轻松多了,平日里不仅能午休,还能隔三岔五的品品茶。不仅是两府,几个卿寺的茶我都品过了,就你司空府的茶最好。”



周忠瞪了杨彪一眼。“你不要乱说,我还说你司徒府的茶最好呢。”



杨彪哈哈大笑。



周忠想了想,又道:“我不是说天子多事,也不敢。只是这么扩张下去,俸禄也会成倍增长,朝廷开支越来越大,负担得起吗?施政还是以清静为要,不能太多事,否则人浮于事,难免臃肿,朝廷迟早会不堪重负。现在增加人手容易,将来再裁撤可就难了。”



杨彪赞同地点点头,他也有这样的担心,只是没像周忠这么强烈而已。



如今经济发展迅速,朝廷的财政收入在未来翻上一两番也不意外,公府卿寺增加一点人手也是应该的,只是要控制好分寸。



“嘉谋,你对桓阶此人可有印象?”



周忠哼了一声。“略知一二。他是孙坚所举孝廉,入宫为尚书郎,为人果断有才,就是脾气小戆,非纯良之辈,也就是……”



杨彪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周忠。“他刚被天子任命为侍中,颇为器重。”



周忠一怔,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他对桓阶印象不好,接到的文书里又说是桓阶领头闹事,在接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