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之中,不也包括了秦法之法么?”刘协露出一丝调侃。“荀子的两位高徒可都是法家翘楚。说起来,李斯就是汝南人,韩非虽不是汝颍人,却也离颍川不远,勉强算是半个汝颍人。”



“过犹不及。”荀或拱手道:“李斯、韩非之法虽出自荀氏,却已经不再是礼法,还望陛下明鉴。”



“理解。”刘协点点头,随即又说道:“我赞同你这个观点,治国当以礼法,不能以秦法。毕竟秦二世而亡的覆辙在前,总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荀或愣了一下,没想到刘协会这么轻易被自己说服,下意识的有些不安。



刘协随即又说道:“以史为鉴固然是好事,但古今不同,也不能泥古不化。你说对吧?”



“这是自然。”荀或本能地点头附和。



“眼下形势与高皇帝初肇宏业时不同,所以我们要担心的不是过,而是不及。”刘协收起了笑容。“在荀君眼中,我是与民争利的敛赋之君吗?”



荀或躬身道:“陛下爱民,天下有目共睹。臣虽愚钝,亦不敢指白为黑。臣提倡礼法,并非指陛下重法,而是指陛下缺礼。”



刘协愣住了,半天没说话。



他还真没想到荀或关注的重点会是礼。



在这方面,他的确很粗疏,不讲究。之前是没条件,现在则是没兴趣。



他一直觉得儒家过于注重礼法是形式主义,铺张浪费,没什么实际作用。就和所谓的贵族一样,总喜欢搞一些繁文缛节,以示与众不同。其实说白了,只是装逼而已。



只有色厉内荏的人才需要那些外在的东西来包装自己,内心强大的人根本不需要这种东西。



真正能让人尊敬的是人,不是那些虚张声势的形式主义。



穿得再华丽的戏子,也不如穿着布鞋、汗衫的国士。



刘协一字一句地说道:“荀君,我不反对礼,但正如你方才所言,过犹不及,礼太过了也未尝是好事。天下虽安,却还没有享受的时候。”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任何时候,我都不赞成文胜于质。”



荀或的额头沁出了冷汗。“陛下所言甚是,文质彬彬,方为君子。”



刘协嘴角抽了抽,似笑非笑。



他一直提倡的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或却坚持“文质彬彬”,虽然都是儒家的理念,却有些本质上的差距。



看来儒门这次是不肯再退,坚决要斗上一斗了。



也好,该来的就让他们来吧。



——



刘协与荀或谈得不投机,却也没撕破脸,算是君子和而不同。



他心里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对荀或这个三国时代最杰出的谋士,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却始终无法获得他的支持。那种貌合神离的别扭一直都在,让他很不舒服。



他维持着基本的体面,与荀或坦诚的交流了相关情况。



但他没有留饭,算是小小的不满。



尚食监丞卞夫人已经为荀或准备好了颍川特色的美食,却一直没有收到上菜的消息。最后等来了天子口谕,将这些食物送到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