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渐渐深入,小心翼翼地触及了敏感区——皇帝的责任。



皇帝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具体到孝灵皇帝的事例而言,他十二岁登基,三十四岁驾崩,在位二十二年。前期受制于宦官曹节等人,后期掣肘于大将军何进,宫里还受到母亲董太后的影响,真正能做主的时候有多少?



如果说他不胜任,那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当初将他推上这个位置的人有没有责任?



在孝桓皇帝驾崩,又没有嗣君的前提下,将作为旁支的孝灵皇帝推上帝位的是当时的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如果要追究责任,他们就是最大的责任人。新笔趣阁



偏偏窦武和陈蕃就是党人的领袖。



转来转去,追究到一直觉得自己最冤的党人头上了?



再者,重视天子的责任,还有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垂拱而治的理想还要不要追求?



二是如果治理天下就是天子的责任,那如何才能使嗣君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之前的天子都曾有太傅、少傅之类的儒生教导,却没有几个是真能胜任的,如今儒道又受到质疑,以后谁来教导嗣君,用什么学术?



这时,司徒长史祢衡提出了一个观点:以一人治天下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在疆域远不如现在广大的商周,也是天子垂拱,大臣理事。如今疆域十倍、百倍于过去,还希望一人统领全局,显然不可能。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的办法:天子掌兵,大臣理政。



至于为什么要由天子掌兵,祢衡的理由也很直接,大臣掌兵,不利于君臣之间的平衡。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4397&cid=13114575&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2/2)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