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袁熙吧。”刘协挥了挥手,拉回正题。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既然刘备将袁熙抬得这么高,朝廷就不能坐视不理,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奖赏。



话一出口,不少人的神色就庄重起来。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不仅仅是袁熙本人,更关系到汝南袁氏。



具体的说,就是那些原本追随袁绍的袁氏门生故吏。



如果猜得不错的话,袁熙能有这么大的功劳,和追随他的袁氏门生故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奖赏袁熙,表示朝廷对这种情况的默认,会导致更多的袁氏门生故吏聚集在中山国。会不会留下隐患,这是必须考虑的战略问题。



虞翻最干脆,首先挑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建议刘协按照军功簿进行奖赏。一来尊重刘备的意见,树立刘备身为中山王的权威;二来也鼓励心存不满的袁氏力量出海。



既然到了这一步,他们还不肯放弃与袁绍的君臣之义,与其强留在中原,成为隐患,不如让他们出海,相忘于江湖。



至于中山国,反正是海外,就算出事,影响也有限。



换句话说,就把中山国当作一个放大的渤海吧。



贾诩支持虞翻的看法,又补充了一条。



可以将中山国的情况通报天下,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朝廷的胸怀,怀念袁绍的人都可以去。与此同时,也能促使益州称臣。



下书吧



兵法讲围三阙一,穷寇莫追,政治上也是如此。



给不合作者一个出路,比逼着他们反抗有利。



太尉和讲武堂祭酒意见一致,其他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补充了一些细节后,方案就这么定了下来。



刘协接受了这个方案,随即命人拟诏,并将刘备上报的军功簿同步发表在邸报上。



正如贾诩、虞翻所说,刘备东征的捷报不仅给了普通百姓一个谈资,更让那些对袁绍心怀残念的人一个希望。更不乏不得志的人浑水摸鱼,表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去,我要去中山国,为中山王效力。



对于这类人,刘协从来没有正眼看。



他更关注的是益州。



腊月二十八,一匹快马冲进了宛城,带来了益州的消息。



益州牧刘章亲自赶到雒县,向北军中候士孙瑞递上降表。士孙瑞接受了降表,率部进入成都,在成都升起了大汉的战旗,宣布益州的割据状态结束。



刘章等人已经在奔赴宛城的路上。



士孙瑞建议优待刘章,以此削弱益州南部的抵抗,为教化减小阻力。大量的士人已经集中在成都,只待朝廷下达命令,就可以进入南部诸郡,推行教化。



战争结束了,但教化的脚步不能停止。以当地人为主力,推行教化大业,既有利于益州的稳定,又能加快教化的进程,一举两得。



看完士孙瑞的奏疏,刘协就明白了士孙瑞的言外之意。



他已经和成都大族达成了协议,会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与此同时,他又不希望张济留在益州,更不希望由张济来负责进攻益州南部的战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