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最后又提了一点:他想派长史杨阜赶到行在,代表太尉府,协助天子处理军务,以免来回传递消息,耽误时间。只有在重大事务的决策时,才由太尉直接负责。



杨彪觉得可行,周忠也赞同这个建议,并决定派司空掾一人赶赴行在。



达成一致,一起吃了午饭,又闲聊了一阵,杨彪、周忠才起身告辞。



出了太尉府,杨彪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幽幽一声长叹。



“嘉谋,有些事,已经拦不住啦。”



周忠点头附和。“穷则变,变则通。既然拦不住,不如主动变。”



杨彪转头看看周忠。“既然如此,为什么你只派一个掾,不派长史?”



周忠眨眨眼睛。“有区别吗?朝廷又没有制度,我觉得掾就够了。”



杨彪哑然失笑,指指周忠,欲言又止。



不得不说,周忠的选择更明智。如果贾诩派了长史,他也派长史,那就等于三公形成了共识,接着就有可能成为默认的规则,最后再变成明文制度。现在三公不一致,这件事就还要讨论,至少可以拖一些时间。



如果能拖到贾诩离职,士孙瑞就任太尉,就好了。



——



杨彪回府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安排。



他拔祢衡为司徒长史,在他离京期间全面主持司徒府的事务。



接着,他又上书天子,请求赴行在,协助天子度田。



在等候诏书的期间,他赶到城南太学,与赵歧、孔融、许靖、来敏等人相见,讨论学问以及当今形势的变化,希望他们能引导舆论,配合朝廷的行动,不要故意唱反调,再出现处士横议的局面。



如今朝廷有邸报,有什么不同意见,都可以公开发表,不应该在私下里鼓唇摇舌,非议朝廷。



为了安抚士子的情绪,杨彪又辟除了一些年青才俊,准备带着他们一起去行在见驾。



杨彪身份贵重,既是当朝司空,又有四世三公的威望,没几个人敢和他正面较量。在他的软硬兼施之下,就连孔融也表示愿意配合,不主动惹事。



十月初,杨彪接到了诏书,天子同意他赶往冀州,主持度田。



杨彪随即起程。



他的妻子袁夫人也跟着一起走,准备顺便回一趟汝南老家。



到达洛阳的时候,事先收到消息的袁术赶来迎接。



见到袁夫人的时候,袁术有点紧张。



虽说他没有直接杀袁绍,但袁绍最后撞死的那块碑却是他安排人树的。就算袁夫人再恨袁绍,如今袁绍已死,恨意也消得差不多了。等她看到那块碑,知道袁绍最后是怎么死的,肯定不会放过他。



袁夫人其实早就知道原委了,也的确很生气。可是看到袁术这副神情,又不免心生戚戚。



袁术从小骄生惯养,横行霸道,什么时候这么委曲求全了?



说来说去,还不是想保住袁氏元气,以求将来。



“行了,你也别装小意了,我都知道了。”袁夫人半是恼火,半是无奈的说道:“人死不能复生。本初死了,他的功过是非,自有列祖列宗评判。显思兄弟还在,你好好照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