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很快就来了。



看到书信第一眼,他就认出了笔迹。“这是辛毗手书,绝不会错。”



审配眉头皱得更紧。



辛毗手书,毫不掩饰,这是故意示威吗?



“他在哪儿?上党,还是冀北?”



陈群没有立刻回答,认真的读起了书信。他连读了两遍,然后将书信放在案上,双手拢在袖中,沉默了好一会儿。



“审君准备让汝颍人陪葬吗?”他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审配。



审配笑了。“如果城破,玉石俱焚,自然不能幸免。”他神情淡淡。“祸由汝颍人起,岂能由我冀州人独死?”



陈群一声叹息。“审君,汝颍人与冀州人虽有分歧,但那只是想法不同,手段有别,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鹬蚌相争,只能使渔翁得利。玉石俱焚,正中朝廷下怀。所谓亲者痛,仇者快,君子不为。”



审配含笑看着陈群,下巴轻扬。



“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围攻我冀州的汝颍人未必懂。辛毗在哪儿?”



陈群无奈地低头,看着案上的书信。



“在幽燕都护府。荀攸深受何颙赏识,认识的游侠儿不少,要送一份书信很容易。不过,他这么做,正是要让我等互相猜疑,自乱阵脚,审君切不可上当。”



审配眼神微缩,抬手抚着胡须,一言不发。



审英却变了脸色。



他营中的确有不少游侠儿,想找到为辛毗送信的人并不容易,反倒会引起人心不安,影响士气。



袁绍入冀州,跟随他的人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汝颍人为代表的党人,一是各地游侠儿。



党人以道义自居,自以为高人一等,一心想控制大权。游侠儿以武夫居多,成了军中骨干,却不像汝颍人那样争权。



所以汝颍人与冀州人势成水火,游侠儿却没参与进来,不少人还在军中担任各级将领。如果想把他们一律清理掉,那冀州军的战力必然大损,不战自溃。



辛毗利用这种手段传递消息,很可能是想让他自断手足。



审英额头冒出了冷汗,看向审配。



审配却很平静。“长文多虑了,我岂是那等人。长文,我听说你与辛毗齐名,想必交情不错,这封信就请你来回复,如何?”



陈群有些不屑地轻笑了一声。“审君怕是误听了传言。我与辛毗虽然年岁相近,又都是颍川人,却不亲近。所谓齐名,不过是好事者生拉硬扯,强行罗列而已,不值一提。”



审配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不管陈群所言是真是假,他都不在乎。有几百人质在手,汝颍人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恨他入骨,也不得不由他摆布。



至于陈群,他和辛毗亲近也好,不亲近也罢,这封回复都是必须写的。



“审君,我在徐州人,曾听人说陈伯真(陈球)墓前碑上有审君姓名,可是真的?”



审配眼皮轻挑。“是。”



“陈伯真从孙陈元龙就在刘玄德麾下为将,你没和他联络么?若审君有意,我愿为审君执笔。正好,我与刘玄德也有几分君臣之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