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就算不是什么高门大族,也是乡里知名,有一定的影响力。荀攸推荐冀州读书人入太学,既能收买人心,减少不必要的对抗,又能扰乱邺城内的军心士气。



一旦消息传到邺城,那些本来就不是很坚决的人就有可能动摇。



包括他自己。



卑湛南下见驾,经过自己的大营,恐怕不是无意之举,而是带着劝降的任务来的。



“天子已经到了内黄一带,离此还有二百里。卑君在我营中休息一日,明天再起程吧。”



卑湛点点头,一口答应。



——



“袁术病了?”刘协大感意外,接过诸葛亮递来的文书,扫了一眼,随即哑然失笑。



他还以为历史惯性又要发挥作用,收袁术归位呢。



原来是避祸啊。



袁术在信里说得很悲惨,又是感伤世事,又是悲痛亲人,以至于身体憔悴,耳目昏沉,不能理事,看起来一副马上就要死的样子。



但他的笔迹却沉着有力,一点不像病人能写得出来的。



他明明可以不用亲笔写,却非要亲笔写,自然是想告诉朝廷他的良苦用心。



我没病,但是为了朝廷,我必须病。



这等于把知趣写在了脸上,生怕朝廷体会不到。



“给他回复,让他来行在,请太医们诊诊脉。”



“唯。”诸葛亮铺开笔墨,随即草拟给袁术的回复。



刘协起身,在帐内来回走了几步,又问道:“梁国郡兵到了吗?”



“快了,就在今明两天。”



“袁权跟着来了吗?”



“这倒没问。”



“派人去问一下,如果没来,就让她带人来魏郡。”刘协抬起头,看向远处。“最近文书多,要在魏郡建个印坊才行。”



诸葛亮停住笔,抬起头,看着刘协,眼神湛然。“陛下若是为了安抚袁术,自无不可。若只是为了印刷文书,似乎不必招袁权前来。”



刘协转头看着诸葛亮。“谁能当得重任?”



“陛下忘了那个中山女子甄宓了么?她就在河东印坊做过事,负责组建一个印坊应该不成问题。”



刘协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安抚袁术的办法很多,但此时此刻,争取冀州人心同样重要。与其召袁权前来冀州组建印坊,不如让冀州人甄宓负责。



睢阳印坊的确也很重要,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中原。



“召甄宓来。”



诸葛亮应了一声,起身去安排,然后归座,继续草拟给袁术的回复。刘协来回踱着步,又问道:“谁接任幽州刺史更好?”



“杨弘。”



刘协想了想,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



袁术识趣,以不惑之年求退,朝廷不能不投桃报李。杨弘既是袁术的亲信,又是弘农杨氏子弟,由他接任幽州刺史,也算是朝廷的一种姿态,表示朝廷并不想赶尽杀绝,还能稳住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