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动。



杨赐是杨彪的父亲。弘农杨氏虽是顶流世家,家风却与汝南袁氏不同,对底层百姓还是有所体恤的。杨彪、杨修能迅速调整思路,拥护新政,和杨氏家风有一定的关系。



王朗既是杨赐的弟子,思想必然受到杨赐的影响。加上杨彪的关系,接受新政还是有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王朗是徐州名士,他登高一呼,比刘备喊破了嗓子都有用。



“先生意下如何?”刘协再一次征询贾诩的意见。



“臣以为可行。”贾诩说道:“当年臣在洛阳为郎时,便与王朗相识。其人儒雅知礼,为人宽容大度,常常周济贫困之人,哪怕素不相识。若此人能佐刘备,在徐州推行新政,必能有所成就。”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刘协说道,随即命人拟诏,用最快的速度送往徐州。



刘和看在眼中,咂舌不已。



天子对贾诩的敬重简直有些出格,几乎是言听计从。



贾诩说道:“陛下莫急,臣还想补充几句。”



“先生请说。”



“形势紧急,容不得从容施行。悬赏宜明,使将士无后顾之忧,以期全力。”



刘协心中一动,便大致猜到了贾诩想说什么。不过他没有说破,示意贾诩继续。



见刘协没有反对,贾诩暗自松了一口气。“臣以为,可在徐州公示赏格,功大者可加官晋爵,功小者也能分赐田宅。如此,若能使万众一心,共抗袁绍。”



“这……这不是军功爵么?”刘和顿时傻了眼。“陛下,万万不可。推行军功爵,要分给将士田宅,岂不是与东海的大族为敌?”



刘协不说话,只是看着贾诩。



“这只是明示赏格,并不是军功爵。”贾诩说道:“方才公衡也说了,徐州大族更愿意支持袁绍,而不是朝廷。即使如此,便不是朝廷与徐州大族为敌,而是徐州大族背叛了朝廷,与朝廷为敌。”



贾诩喝了一口水,又道:“陛下,臣记得,自中平元年黄巾起事,徐州就战事不断。兴平二年,曹操东征陶谦,更有屠城之举。如今的徐州户口有限,抛荒的耕地更多,将来平定天下,百姓名田也是应有之事,何不趁此机会,激励百姓奋勇作战?”



他顿了顿,又道:“臣以为,河东之事,不可再现于徐州。”



刘协微怔,随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的确有私心,但他的建议有充足的理由。夺取大族的土地,分给普通百姓,这是必行之事。只是如何行,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方案。为保徐州,恢复军功爵,试行新政,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王朗会不会赞成这个做法,刘协没把握,但刘备大概率会赞成,徐州的百姓会赞成。



而得到徐州百姓的赞成后,王朗赞不赞成就不那么重要了。



“公衡,你觉得呢?”



“臣以为不妥。”刘和毫不迟疑的表示了反对。“虽说徐州大族可能支持袁绍,却不代表所有的大族都会支持袁绍,背叛朝廷。若行军功爵,反倒会将他们推向袁绍。”



刘协半开玩笑地说道:“你家占的土地多么?”



“臣不敢欺瞒陛下,臣家的确有些土地,不过倒不至于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