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难受才行。



孙策随即请来张纮等人,商量对策。



张纮也赞成周瑜的意见,在舒城外与袁绍决战不合用兵之道,胜不可喜,败则足以覆军。丹阳兵虽精锐,却无军纪,一旦战事不利,很容易崩溃。届时被骑兵追杀,将是一场灾难。



孙策虽然有些不情不愿,还是接受了张纮的建议,下令连夜退往舒口。



——



袁绍设宴款待来依附的庐江大族,受周忠冷遇的压抑心情得到了释放,饮酒过量,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头还是晕晕沉沉的。



这时,他收到了孙策退兵的消息,就连周瑜率领的前锋都撤退了。从撤退路线看,是撤往一百多里外的舒口,并且有可能直接退往江东。



孙策沿江而来,本来就是乘船而行。撤退时顺水而下,速度很快。



袁绍气急败坏。



他夸下海口,要在三天内击败孙策。现在孙策撤往舒口,仅是行军就要两天时间。若孙策再坚守不战,他还怎么践行诺言,让周忠低头。



袁绍下令追击,遭到了宁国中郎将张郃的反对。



张郃说,孙策撤往舒口,就是想利用水师的优势。他若不想战,就算我军追到舒口,他一样可以上船,我军无船可用,只能望水兴叹。



再者,我军新来乍到,不熟悉地形,万一中了埋伏,后果更不堪设想。



主公的目的是取庐江,如今孙策不战而退,庐江已是主公的囊中之物,又何必与孙策一般计较?



派大将守庐江,迫使孙策不敢上岸,然后大军转往寿春,取九江郡,才是正道。



为了防止袁绍一时冲动,张郃又补了一句。



区区孙策,何必主公亲自迎战?堪为主公之敌者,唯袁公路耳。



袁绍心情稍缓,也觉得和孙策一个小辈较劲没什么意思,有失身份。



随行的逢纪也赞同张郃的意见,并推荐韩猛为将,镇守庐江。韩猛是颍川人,作战骁勇,在袁绍麾下立过不少战功。



张郃表示反对。韩猛的确骁勇,但他为人轻锐,不够稳健。周瑜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如果激韩猛交战,韩猛很可能会落入他的诡计,将庐江拱手让给孙策。



袁绍不以为然。



他知道渡河之后,冀州人就非常敏感,担心汝颍人会威胁到他们在军中的位置。张郃反对韩猛,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思。



他任命韩猛为横江中郎将,统兵两千,协助刘勋留守舒城,自己则率部赶往寿春。



张郃也无可奈何。



袁绍再次宴请庐江大族、名流,宣布孙策、周瑜望风而遁,撤走舒口,不敢登岸。他将留下精兵猛将,镇守舒城,保庐江太平,必不使孙策、周瑜再为祸庐江。



这些人不知内情,个个欢欣鼓舞,歌功颂德声不绝。



袁绍飘飘然,又一次喝醉了。



次日,袁绍率部北行,赶往寿春。



孙策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立刻率兵急行,只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赶到了舒县。



结果正如张郃预料,韩猛立功心切,拒绝了刘勋守城的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