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很想拒绝,但他再三权衡后,还是答应了,躬身谢恩。



天子此举是试探也好,是请求也罢,都是当前形势所迫,绝非自愿。



他不知道能信任谁,只能以婚姻的形式提供保证。



伏完如此,董承如此,他也不例外。



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伏完是纯粹的书生,当不起重任。董承是个平庸的将领,天子连卫尉这样的职务都不敢完全交给他,只让他暂代。



而他,则是天子寄予厚望的俊杰,一来就被授予河东太守的重任。



对关东人来说,成为外戚,寓示着朝廷并没有因为重视关西人而排斥关东人。



对整个朝廷来说,天子欲与毫无根基的颍川荀氏结亲,这是倚重士人的象征,没有拒绝的道理。



总而言之,于公于私,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谢陛下,臣诚惶诚恐。”



看着神情纠结,却无法拒绝的荀彧,刘协险些笑出声来。



他就知道荀彧不会拒绝,哪怕他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更何况他也没有不愿意的理由。



就客观条件而论,荀彧也很难找到一个比他更理想的女婿。



“刘巴如何?”刘协迅速将话题拉了回来,不给荀彧后悔的机会。



他已经发出了邀约,接下来就看荀彧的诚意了。



“刘巴……”荀彧收回心神,将刚刚与刘巴会谈的事说了一遍,只是隐去了裴茂的反应。



裴茂对刘巴印象不佳,这是肉眼可见的。



“河东当真还有五万户?”刘协很惊讶。



荀彧轻声叹息。“甚至可能更多。河东这些年虽说兵灾、天灾不断,却没有严重到户口减半的地步。大部分减耗的户口应该是成了大户的部曲、隐户,大户至千,小户数十,比比皆是。”



刘协“哦”了一声,出了一会儿神,又道:“你早就知道?”



“天下州郡,大致如此,河东又岂能例外。臣之所以不言,只是不愿兵戈相见。陛下,度田之策万万不可行。当年光武在朝,已是平定天下之后,尚且引发民乱。如今天下不安,不宜横生事端。河东耕地有余,户口不足,度田不必急在一时。”



“所以,你赞成士孙君荣的举措,却反对刘子初的建议?”



“由心而论,士孙君荣与刘子初并无二致,都是希望朝廷尽快安定。只不过士孙君荣老成,刘子初锐意,如此而已。轻重缓急,各有利弊,愿陛下明察,权衡利害,以全大局。”



刘协无声地笑了。“行,那朕就见见刘巴,听他怎么说。”



——



刘巴知道荀彧向天子推荐自己,却没想到天子会这么快接见他。



他刚刚洗完澡,头发还没干,只能请来传诏的虎贲代为回复天子,容他稍候再去请见。



虎贲走了,刘巴握着湿漉漉的头发,一时无计。



他能做的就是在火塘边坐下,一边让侍者用扇子扇风,一边翻阅河东郡今年的上计簿。



荀恽在一旁陪着,带着些许好奇,不时地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