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问了一些巴蜀的情况。



裴俊是几年前随姊夫入蜀的,这几年一直在成都,经历过刘焉死、刘璋继位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务,对益州的政局变化有近距离的观察。



基于这样的经验,他向刘协提了一个建议,联络汉中的张鲁,争取张鲁向朝廷称臣,进而获取益州的物资与人才。



益州之所以不向朝廷贡献,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米贼控制了汉中,隔断了驿道。



实际上,张鲁就是刘焉派过去的。



如今刘璋继位,与张鲁反目成仇,正是朝廷拉拢张鲁的好机会。



张鲁称臣,驿道复通,或许刘焉依然不愿意贡献,但他却不能阻止益州人心向朝廷。



刘焉、刘璋父子与益州人相处并不愉快。刘焉杀贾龙,得罪了益州大族。刘璋杀张鲁母卢氏,得罪了益州的底层民众,如今只能靠东州兵支撑。



若能打通驿道,必然会有大量的益州人赶到朝廷。



对刘焉来说,这无疑是道义上的沉重打击。



刘协觉得有理。



不管这是裴俊本人的意见,还是与裴茂商量的结果,这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就算不起作用,也没什么损失,也就是一副汉中太守的印绶而已。



“你对他们的教义有了解吗?”刘协最后问道。



裴俊有点心虚地看了一眼裴茂。



裴茂没好气的喝道:“陛下问你,如实回答就是,不可左顾右盼,君前失礼。”



“益州的米教虽与关东的太平道有呼应,但是就教义而言,米教只想成仙,对改朝换代没有兴趣。他们以老子为宗,崇尚隐逸,好炼丹药,并施符咒。”



“教众中工匠多吗?”



“应该不少。”裴俊对此没有太多的兴趣,简单地说了两句,就闭上了嘴巴。



刘协也没有再问,随即拜裴俊为郎官,先留在身边一段时间,然后再安排具体的工作。



裴茂、裴俊谢恩。



刘协随即又问裴茂对匈奴人的处理意见。



裴茂也不赞成天子亲征。



他觉得匈奴人内乱是常有的事,天子为此兴师动众——哪怕只是三千骑兵——也不值得。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委任一个使匈奴中郎将,陪呼厨泉一起返回美稷,解决匈奴人内乱。



天子万乘之躯,不宜冒险,还是留在河东比较好。休养生息数年,再发兵平定匈奴,易如反掌。



刘协听出了裴茂的言外之音。



他希望朝廷留在河东,而不是去太原。



“令君,河东户口不足,怕是难以供应朝廷的消耗。”



裴茂躬身再拜。“陛下,太原、上党的户口并不比河东多,又无盐铁。即使以眼前论,亦不如河东。以将来论,更不如河东远甚。”



刘协沉默不语。



是河东立都,还是在太原立都,各有优势。



但河东人的态度却不能忽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