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修不屑地哼了一声:“本以为先生凉州智士,当有高见,不想却是乡愿之见。”



贾诩无动于衷,仿若未闻。



刘协也没说话,他觉得贾诩虽然求生欲极强,却不会在这个时候用这种两面逢源的说辞来敷衍他,只不过他习惯性的说得隐晦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测试,即是对他的,也是对杨修的。



乱世不仅君择臣,臣亦择君。



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贾诩的用意。



贾诩看似没态度,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



对他一个凉州人而言,当然是取凉州有利。若非霍去病取河西走廊,置四郡,他现在就是蛮夷。



作为一个谋国之大者的天子近臣而言,依然是取凉州有利。因为受苦的是一两代人,而得利的却是子孙后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极力反对弃凉之策。



于公于私,弃凉都不是正道。



刘协看懂了,却没有说。他轻咳一声:“朕或有兼得之法。”



“哦?”杨修诧异地看了过来。



贾诩也抬起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刘协。



“为长久计,河西当取,自不待言,但如何取,却有待商榷。粗略言之,当有二策:一是任贤与能,不求胜于一时。有如卫霍者,则信之用之,以尽其材。如李广利者,则弃而不用,免作无辜牺牲。设使李广利不行,而李陵见用,焉有燕然之败?”



贾诩微微颌首,眼角露出浅笑。



杨修听了,也点头附和,又问道:“另一策呢?”



“国之财赋有用,既有军事之急,则其他方面当励行节俭。孝武皇帝以天下三分之一财货充山陵,大可不必。至于求仙问道,挥霍无度,就更不值得了。”



杨修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看向刘协的眼神复杂怪异。



贾诩也有些吃惊,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陛下所言,自是至理,只是非议祖宗,诚为不妥。大汉以孝道治天下,这……”



刘协毫不客气的打断了贾诩。“那文和先生当面反驳朕,就妥当了?”



“呃……”贾诩也语塞了,神情尴尬。



“你们看,这就是悖论。”刘协笑道:“依孝道,子不得议父。依臣道,臣不得议君。当年夏侯胜非议孝武,大臣背地里赞同,却不得不治其罪,何其荒谬?”



刘协瞥了杨修一眼。“相比于当面称尧舜,背后称桀纣,朕倒宁愿大臣皆如君家侍中,当面直斥先帝,而不是背地里摇头叹息,至少先帝还有当面对骂的机会。”



杨修神情窘迫,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贾诩却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奇当面斥孝灵皇帝与孝桓皇帝不相上下,孝灵帝回怼以君死必有大鸟至的传奇,他也是听说过的。如今见天子说得这么坦然,还用来回怼杨修,不免哑然失笑。



虽说天子此举有失礼之嫌,却也直率得可爱,与那些迂腐虚伪的关东人不同,倒是和性格粗率的凉州人有几分相似。



当然,更让他满意的还是天子提出的两策,不管是选贤与能,还是励行节俭,都展示出他中兴大汉的决心和意志,绝非一时意起的空言、大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