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庙,紧邻官道,地势平坦开阔,无险可守。



董承的大营在渭河边,大片的漫滩地,一马平川。



一旦李傕、郭汜来攻,除了面对面的野战,不会有其他的可能。



“你有什么建议?”



“可命杨定退守集灵宫,董承后撤五里,与御营成犄角之势。”



杨修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地图解释。



集灵宫就是西岳庙的原址,在华山脚下,建于汉武帝时期,后因祭祀不便,这才迁往现址。集灵宫虽破败不如从前,却还有一些建筑可用。万一形势不利,还可以退入华山坚守。



集灵宫东侧就是黄酸水(今柳叶河),水从华山深处流出,没有被截断的可能,可以保障用水安全。



理论上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杨定想守多久守多久。



董承驻扎在渭水边,原本是控制渭水渡口,防范李傕从冯翊而来。但渭水并不宽阔,入冬之后流量大减,几乎处处可渡,控制渡口的意义不大,反倒有被分割包围的可能。



与其如此,不如靠近御营,互相支撑。



杨修建议董承进驻平舒城。



平舒城是座小城,在渭水南岸,官道之北。附近有魏国所建的古长城,地势颇高,稍作整修就可以当作防守阵地。



刘协点头,对杨修的建议表示赞许。



毕竟是本地人,杨修对附近地形的了解远远超过钟繇几日来的探访,虽说不上多么高明,却也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破绽。



这一点倒是出乎他的意料,杨修居然是个很务实的人。



或许这和弘农杨氏的家风有关。



“你做些准备,届时向杨定、董承解说。”



杨修心中欢喜,躬身施礼,随即又觉得丢脸。



这么一点小事,值得开心吗?



——



咨询了杨修之后,刘协召集三公九卿议事。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坐在御案两侧,太常王绛、光禄勋邓泉等人在稍远处落座,钟繇等侍中、侍郎则围坐四周,有的没有坐席,索性拱手而立。



虽不是庄严肃穆的大殿,但群臣神色凝重,隐隐还是透出一丝朝堂上应有的凛然。



得知张济复叛,李傕、郭汜即将来攻,稳健如杨彪、士孙瑞也不免忧心忡忡。



禁军的训练在加强,精气神的确有所改变,可是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兵力有限,军械不足,要面对以凶残著称的西凉军,没人敢说自己有把握战而胜之。



一旦战败,会是什么结果,每个人都能想象得到。



当务之急,最好的方案不是迎战,而是迅速离开。



但段煨、张济挡在前面,他们无路可走。



大臣们惶惶不安,神色各异。



刘协也紧张,但他本着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还算沉得住气,没有乱了阵脚。



与做二十几年的傀儡相比,战死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向死而生,输了是天意,万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汉道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