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间整个仪式现场热闹得不得了。



这日



天清气朗,万里无云,等到朝阳高高升起,该宣讲的宣讲完了,该登记的也都登记完了,大伙都引颈以待,就看传说中的状元郎什么时候出来说话了。



文哥儿没让大伙等太久,见大伙都按照指定位置入场之后便站在了提前准备好的高台上。



都是训练有素的军汉,上头一声令下,底下霎时安静下来。



文哥儿看到这令行禁止的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374章 第 374 章



第(2/3)页



纪,心里很是感慨:都说边军纪律松散,这哪里松散了?



文哥儿扫视一圈,遥遥对上了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他却没有夸自己带来的新粮种,而是先给大伙讲起了土豆的几大缺点,比如它不适合长久储存,比如它长芽后可能会有毒,比如不懂育种很难保持它的优良特性等等。



所以他们并没有在京师或者别的地方大面积推广这种作物。



那为什么要在西北推广?



因为它能填饱肚子!



因为它能帮我们过冬!



只需要一亩地的产量,兴许就能让一家人度过最难熬的寒冬!



这边有许多地根本种不活别的作物,所以每家都可以尝试着在往年收成惨淡的地里种上一些。多一种选择,多一重保障,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各地军屯会按照当地土地多寡会给授十几亩到三十亩左右的田地给军户耕种,而军户们需要比照着授田数额缴纳大量粮食充当军粮。



西北这边连年灾害不断,哪怕上报后朝廷能开恩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种出来的粮食也不一定够军户们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才需要通过开中法让陕商、晋商就近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盐引。



陕西行都司可以说是常年需要靠朝廷补贴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的边关军事化管理地区。



这些朝廷补贴的粮食不一定能落到每家军户手里,更不一定能帮他们熬过每年都要面对的寒冬。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一开始听文哥儿说话,大家心里都有些犯嘀咕:这么差劲的东西,这群进士老爷为什么要特意带过来给他们种?



等听到文哥儿后面那处处为他们着想、句句说到他们心坎上的话,他们的心情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激荡起来。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千百年来小老百姓们最淳朴也最实在的想法。



对于百姓们来说,千惨万惨,没得吃才是最惨的!别的惨法可能只是痛苦一点,没粮吃可是要饿死人的!



有这么多缺点又怎么样,它能填饱肚子啊!



只要好好学会怎么种,就能保一家老小冬天不挨饿啊!



所有人都意动不已。



只是,这东西真的有那么高的产量吗?



伴随着众人半是期待半是怀疑的目光,文哥儿领着王九思等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戏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戏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