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头那些传闻,脸色顿时更黑了。



别说,这种可能性还真不小。



另一边,文哥儿回到《本草》项目组,勤勤恳恳地整理文稿。



其实不管是历代官修《本草》还是后来的《本草纲目》,都有很多内容是有待商榷的。



既然是要去芜存菁,那就必须要有取舍,而不是像修《永乐大典》那样一味地追求搞个大工程,一味地求全求齐。



现在修出来的这些条目须得进行新一轮的商定,再跟太医院那边讨论它们的去留。



本来这个活儿应该一边修一边干,争取先跟太医院那边拟好纲目再修具体内容,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作量。



只是文哥儿中间回江南考试去了,翰林院这边又没人乐意像文哥儿那样频繁去太医院那边商讨细则,这一整年来便先就着各版《本草》埋头修了。



文哥儿回归以后翻到这些修好的稿子,唯一的感觉就是:脑壳痛,脑壳痛。



大部分内容好像修了又好像没修。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就像早些年流传甚广的故事那样——



机器出了故障请著名工程师去修,他查看过后在机器上划了一道白线,说“从这里切开,拆掉16圈线圈”。



光是这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便获得了一万美金的报酬。



有人质疑他为什么画一条线就敢要一万美元,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336章 第 336 章



第(3/3)页



他是这样回答的:“用粉笔划线只需要1美元,知道把线划在哪里要9999美元。”



这就是专业知识的价值。



修书这事儿是翰林院是专业的,但修医书他们不是专业的,他们很难断定哪些内容该选入《本草》之中,哪些内容又该果断摒弃。



连阅遍群书的老丘当初想到要修一本《本草格式》的时候,都因为自己三十年没怎么出京师而搁置了。



这不是端坐屋中看看书就能搞定的东西。



朝廷已经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来修这本书,要是修出来的成果不甚理想,那无疑是等于白干了。



文哥儿虽然从小爱跑太医院玩耍,却也没达成医术专精的成就。



他脑壳痛了一会,只能认命地干起了汇总和跑腿的活,再次当起了翰林院和太医院的桥梁。



专业的事还是得专业人才来干!



文哥儿走到太医院门口,还遇到了许久不见的刘文泰。



刘文泰瞧见文哥儿抱着叠文稿过来,笑呵呵地说道:“《本草》还在修啊,我还以为已经修完了。”



刘文泰这位院判当初被排除在修《本草》的名单之外,心情很不愉快。



后来翰林院慢慢把那些只能算八品小官的御医们撇开了,刘文泰没少对他们冷嘲热讽。



现在见到文哥儿过来了,哪怕明知道文哥儿关系网极其庞大,刘文泰还是忍不住酸上一句。



没别的原因,纯粹是刘文泰老觉得自己现在坐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戏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戏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