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文采闻名的文坛巨佬,李东阳感觉自己正在遭受极大的挑战。



这根本不是一篇充满田园生活意趣的文章,和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李东阳认认真真把文哥儿这篇关于冬至集市农副产品的调研报告看完了,心情很是复杂。



他把杨廷和喊了过来,叫杨廷和瞅瞅文哥儿的新作给点意见。



学生是大家的学生,不能只他一个人来操心。



要论这类分析性强的文章,那还是杨廷和最擅长。



旁边正等着看文哥儿新作的吴宽:“…………”



为什么要把文章给对面的杨廷和,不给就在边上的他?



好怪。



文哥儿这次到底写了什么?



文哥儿也还等着李东阳点评呢,见李东阳把文章给了杨廷和,同样觉得摸不着头脑。他眼巴巴地看着李东阳:“您觉得我写得怎么样!”



他可是花了好几天才把有用的数据筛选出来列进调研报告里!



当了四十多年文科生的李东阳:“…………”



这份调研报告整体是写得没毛病的,连他这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98章 第 98 章



第(3/3)页



个文科生看完都对冬至集市的农副产品贸易有了颇为清晰的了解。



可具体好在哪里、具体可以怎么提升,李东阳就有点一筹莫展了。



怎么说呢,专业不太对口,他也不知该从哪里点评起。



这种爱列数据的写法,李东阳印象最深的就是曾巩这位“唐宋八先生”之一了。



他当年读到曾巩那本《元丰类稿》的时候,那是看得一愣一愣的。



没想到自己收的学生,学来学去居然学了曾子固那一套!



李东阳思来想去,只能客观地给文哥儿建议:“你这写法颇有曾子固之风,以后可以再单独看看《元丰类稿》,说不定能有所得。”



他又给文哥儿介绍了一下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曾巩曾子固,北宋著名神童。



据传他生来就过目不忘,十二岁就能写史论。



神童的一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巩十八岁就没了父亲,不得不肩负起大家长的职责,尽心尽力侍奉孀居的继母、教养四个弟弟和九个妹妹。



弟弟们读书都是他亲自教的。



九个妹妹出嫁也是他操持的。



曾巩中进士那年带着三个弟弟、两个妹夫一起去应试,最后他们一家六个人都高中了!



文哥儿:“…………”



真不错,北宋神童也有过目不忘神技!



中华民族的神童文化源远流长!



听李东阳说同时代的苏轼、欧阳修和王安石都曾狠狠夸过曾巩的文章,文哥儿还是把《元丰类稿》记了下来。



既然大佬们看了都说好,必有其过人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戏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戏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