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谊汐当然不知道自己曾经埋下的伏笔,已经开始起作用,并且是超乎寻常的作用。



中秋后,小麦渐渐成熟,整个北中国陷入到了麦黄之中。



一切都要为秋收让步。



幸运的是,在绍武十年,北方各省中罕有灾害,即使是在陕西,也是个平年,这对于多灾多难的北方百姓来说,是莫大的幸运。



同时,一份数据也到了皇帝手中:



「陕西、陕西、绥远、河北四省,种植番薯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十万顷……」



尤其是在缺水缺地的陕北地区,太行山区,番薯受到了广大的欢迎,百姓们乐于在一些坡地、荒地种下番薯。



这些在以往一无所获的土地上,能够获得数百斤的粮食果腹,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同时,番薯的吃法,也大为普及。



番薯粉,薯干,烤番薯,番薯片等,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



当然了,对于百姓们来说,让他们具有积极性的原因,还是朝廷税收政策的倾斜:



十斤薯粉,抵一斤粮。



这也是他们种植番薯的初衷。



能够抵税



,这已经是极大的动力了。



如此一来,短短数年时间,番薯就风靡整个北方,甚至蔓延到整个中原,南方。



与此同时,在这些贫瘠的省份,随着番薯的普及,造反***的乱民也越来越少了。



陕西省呈报,在绍武十年,百人以上的暴乱,已经降到了十起以下,相较于往年,这是极大的进步。



从这也可以在侧面证明番薯的作用。



百姓们填饱了肚子,自然就没多少人造反。



这时就有人说了,不是轻徭薄赋吗?怎么还会有人造反?



说到这,这不得不提到民间许多百姓的愚昧,以及迫不得已了。



朝廷大政方针没问题,但架不住百姓们容易被忽悠,迷信等措施让他们造反。



而且,官场上有一项政策,无论百姓们是何原因起了暴乱,都算作是造反。



如,某些官员贪赃枉法,逼得一些村民杀了其家,这是造反;某些士绅过分剥削,欺压百姓,引起了***,这也是造反。



而官僚嘛,一向都喜欢欺上瞒下,选择性的报道。



某些事情被压下,某些又被上报。



起义这种事情,根本就算不过来。



陕西这一次的上报,某种意义上来说,朱谊汐是只信了一半,根本就不会安全相信。



所以看一个王朝是否太平,起义的多少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会被选择性的记载的。



哪个官员都不想治下大乱,影响了自己的官途,然后小灾酿成大灾,王朝就一朝倾覆了。



太平天国不就是如此吗?



前方连战连胜,结果人家直接从广西飞到了南京。



所以,看一个王朝的富庶与否,直接看其吏治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