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治标不治本!」



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朱谊汐摇头:「这不是成了暴君了?」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为今之计,也只有扩编了。



即,将大量的私学书院,扩充为官学。



国子监就是清北,四大学院就是一本,然后分个二本、三本……



好处就是能将控制大量的读书人思想,坏处也很明显,成为官学,自然是要出钱的。



学田,拨款重修等,自然是应当做的。



「势在必行的。」



朱谊汐摇摇头:「这天下,有闲又有钱的,只有那群学生了。」



「年轻气盛,不知好歹,被人一忽悠,就热血沸腾,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为他人奋斗。」



当然,有弊有利。



也只有年轻人才不容易受世俗规矩的束缚,出卖自己阶级。



扯远了……



不过,朱谊汐由大学,想到了科举。



由于科举的存在,所以书院必须围绕着科举来进行,而不是教授什么诗词歌赋。



如果把书院变成了大学,那么民间的私塾、社会,就必然成中小学了,用来启蒙。



书本倒是无须统一,官刻本的四书五经,是科举必备。



不行,成本太大了。



私塾启蒙还是交给民间吧!



官府在县学这块,是专门教导童生们的,所以得从这方便下功夫。



不再只教四书五经,而是多一些地理、历史、算数、天文等杂学,从而开阔眼界。



乡试,就考这些。



这样一来,必须得出教科书了。



只有将这些普及开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公平。



一切的一切,都得慢慢来,切不可急躁。



说到教育,朱谊汐忽然想起来了,自己曾经主张过句读运动。



即,给经典名著加标点符号,从而掌握话语权。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都习惯性用长篇大论而书写,但凡截断有所不一,内容就大为不同。



由此到了春秋两汉魏晋南北朝一千余年,因为句读解释的不同,从而在儒家诞生了不同的流派。



而且也因为句读的关系,使得书本解释权被垄断,有了世家门阀的诞生。



朱子注解四书后,得到了民间官方一致的认可,由此成为了教科书,造就了明清时代科举的繁荣。



「让礼部尚书来见我。」



朱谊汐露出了一丝笑意。



四书五经还不够,其他的儒家经典也要一一汇编。



这个时候,不就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时间吗?



某种意义来说,这对于儒家也是一种进步嘛!



自绍武朝廷建立后,天下废弃的驿站逐步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