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限制铁路的从来不是钱财,而是生铁产量。



之所以用生铁而不是熟铁,亦或者钢材,无外乎生铁产量大,便宜耐用罢了。



洪武初年,铁税为十五税一,全国纳税的生铁产量达到两千万斤,而到了永乐年间,达到了三千万斤。



如果算上那些隐瞒的,十倍来算,全国产量超过三亿斤。



到了绍武年间,酒、铁算作特别商税,达到十税一,但是生铁的价格却不升反绛。



无他,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应用,导致燃料价格降低,再加上交通的便利,使得生铁薄利多销。



官营的铁场更是便宜,每斤不过十文钱。



遵化铁矿由于煤炭的应用,产量急剧扩张,高炉超过千座,工匠学徒超过万人。



朱谊汐偶尔一瞧,其官营私营加一起,年产量突破五百万斤。



一里铁轨二十万斤,玉泉山至北京的六十里地,其耗费的生铁超过一千二百万斤。藲夿尛裞網



不用说,肯定是需要购置各地生铁支援的。



“遵化、永平府(唐山)的煤炭、铁矿必然不少,有多加勘采,对于铁路来说,这点产量是远远不够的。”



皇帝见其脸色凝重,声音略微的高了些,吓了后者一跳。



“是,微臣明白。”



张祺忙反应过来。



“另外,我听说辽东的铁矿也挺多的,尤其是抚顺。”



朱谊汐来了兴致,开口就道:“成祖谕赐‘抚绥边疆,顺导夷民’,遂成抚顺,而建奴在其下赫图阿拉妄自称汗,也是因为其位置之重要。”



“既然民间商贾们都踌躇不前,内务府可要先进一步,做这个开路先锋。”



辽东的重要性,在隋唐时期,因为高句丽的兴起而受到广泛重视,但中原王朝就是容易忽视。



后台契丹人,其族名,就是镔铁之族的意思,就是因为辽东这个铁矿,煤矿,如鱼得水,才渐渐起来坐大。



明朝对于辽东是最为重视的,不仅迁移了数十万军户,而且还设置了大量的官营冶铁。



可惜这一切,全,朱谊汐就暂且在北京城忍着。



到了六月初八,宣武门外人山人海,数万百姓们踮着脚,不住地向外观望。



“瓜子了嘿,瓜子——”



“蜜枣,蜜枣咯!”



“橘子哟,橘子——”



小贩们也是见缝插针,挑着货物,不住地叫喊着,就像是赶集一般热闹。



“来了,来了——”



哗啦啦,在衙役们的棍棒下,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齐齐跪下,不敢抬头。



先是一队侍卫,身穿铠甲,鲜衣怒马,格外的威风大气。



然后就是一道道的旗帜,牌子,最后则是一辆辆马车,缓缓驶来。



在终点,一座木制的站点拔地而起,虽说算不上什么豪华,但也能遮风挡雨。



而在铁轨上,一辆长约三丈,宽只有五尺左右的马车停置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