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只能装聋作哑了。



一路上风平浪静,官道上人流稀疏,虽说已经有两三年了,但刘器仍觉得恍若隔世:



“这太平日子,是真好啊!”



“那是,要不怎么说是圣君临朝呢!”



刘老三见到远方的北京城墙,也回到了队伍,附和道:“賊人没了,乱军也没了,税也少了,这日子才快活着呢……”



车队交了入城费,人两文,车马十文。



左出右进,再宽敞的门洞,也得排队进出。



很快,车队来到了一处临街的杂院,一处“煤”字旗飘扬,人们拖家带口地前来买煤。



这是近几年时兴的煤铺,每隔一两条街都有,北京人冬日离不开煤了。



当然,沿街叫卖的木柴也有,只要不嫌烟味重就行,反正价格便宜一些。



“终于来了!”伙计出来了门,看到驴车兴奋不已。



“这雪越发下的大,买得人忒多了,院子都被挤塌了。”



一车车的蜂窝煤被卸下,一个个数落清楚,搬去院中发卖。



很快,钱被结下。



运输费加煤钱,一共三十块银圆。



去除人吃驴嚼,路上的花费,买煤的钱,净赚十块银圆。



半个月一个来回,一个月每人就能赚两块银圆。



再运些京城的稀罕物沿途叫卖,也能赚不少。



这可比地里刨食强太多了。



旬休,王夫之借了一辆马车,准备买两百块煤过冬,但想着妻儿今秋刚入京,就又多买了两百块。



“怎买了这么多?”妻子陶氏穿着荆钗布裙,牵着八岁儿子王敔的手,前头十二岁的大儿子王敷,则兴奋地看着一车煤炭。



“爹,这是什么?”



“北京的冬天难熬,多买些总没错。”



王夫之笑道,随即又回答儿子:“这是蜂窝煤。”



“哦!”



这时,热闹的场景,惊扰到了杂院中其他人。



小小的杂院住着三户人家。



“王兄,看来我也得买煤了。”



黄宗羲拎着书走出来,见到院中稀稀落落的雪,以及墙角零碎的木柴,不由失笑道。



“快去吧,黄兄,这煤可难买得紧。”



王夫之轻声道。



对于这位年轻的给事中,他倒是充满了好感。



“正巧,您这马车借我用用,一起去吧!”



黄宗羲一笑,撇了一眼搬运煤炭的夫妻俩。



“不过,你家四口人,不得两个炉子?”



“阿?没错!”王夫之脸上的伤疤一动,这才恍然:“看来我还得陪你去一趟了。”



卖煤的地方,也兼卖炉子。



许多人就是舍不得炉子钱,才没用上蜂窝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