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面上朱谊汐并未立太子,实际上却早就把皇三子朱存渠立作太子。



且不提什么嫡长子继承,就只是一条,对于后继之君,他要求不高,只需要萧规曹随罢了。



不过由于皇子们的年龄太小,夭折的几率太大。



实际上来说,只要年过十二,孩童们就已经摆脱了夭折的风险,到时候立太子正合适。



内廷倒是暗流涌动,不过外廷则稳如泰山。ωww.五⑧①б0.net



无他,内阁压制着文官。



而一向跳事的都察院,则因为规矩的改变,只能沉默。



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朱谊汐也算是看明白了。



都察院,亦或者之前的御史们,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官场清洁剂,而是政斗的急先锋。



所谓的反腐,只不过是其兼顾的差使。



风闻奏事,有事没事就弹劾,反正又不会获罪,自然而然就会被有心人利用,用来铲除政敌。



所以,对于这群人,朱谊汐物尽其用,要求左、右都御史,左右佥御史以下,都由皇帝亲自任免,内阁、六部并没有人事权。



另外,最大的举措,就是把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中,科道合流,同样职责不同系统的两类官彻底融为一体。



六部都给事中从正七品,升为正五品。



当然,名义上说的好听,这是杜绝干涉,荡清余烬,扫除前朝党争之风。



如此一来,都察院就如同锦衣卫一样,彻底成了皇帝的狗腿子,监控百官。



不过,朱谊汐也知道对皇帝来说谏言某种意义来说也是挺重要的,不能学清朝只能听好话。



但同时,也不能如前朝一般被滥用,以被皇帝打板子为荣这样的不正之风。



有鉴于此,皇帝重新划分职责:



左右都御史、佥御史,以及六部掌印的都给事中,由他们负责谏言皇帝,其余的给事中、御史们,只能弹劾官吏。



如此上下有序,皇帝也免得天天被弹劾,受到言官的困扰,且又受专人谏言,有理有据的谏言。



毕竟年轻的言官们,就如同愤青一样,还是去骚扰百官吧!



锦衣卫在暗,都察院在明。



对于朝廷的控制,自然更上一层楼。



“对于辽东分田一事,你们怎么看?”



在收到陈永福等人的联名上书后,皇帝就叫来了内阁四人,商讨起来。



若有所思地将手中的奏疏合拢,皇帝让人转呈给四位辅臣们审阅。



这份奏疏,走的并不是通政司,而是密匣,即清朝发明的密奏。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皇帝可以通过另一个渠道了解地方与官场,掌控权力。



但到了雍正时期,密折人数从一百余人扩充到了一千多人,这也就成了雍正勤政呕血批奏折的由来。



实际上,真正涉及到国家大事的奏章,早就由通政司筛查,内阁票拟后,皇帝顶多一两个时辰就能批阅。



其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在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