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担任丞相的杨长知走了过来,望着这把锈迹斑斑的大刀,直接拿至眼前,细细地抚摸,观察了一番。



在其刀背,见到了一行字样:正统三年制……



“哎!”



杨长知长长地叹了口气,脸色难看,摇摇头,一副感慨万千的模样。



“这是?”孙可望不解。



“正统年间,拢川宣慰司还叫麓川平缅宣慰司,洪武年间,思氏失官,刁氏逐思,正统时,习氏却又被逐。



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发动叛乱,侵占孟养、腾冲等地,朝廷在正统四年、正统六年、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四次征伐。”



“听说当年,朝廷征发数十万兵丁,以图麓川,死伤不计其数,许多兵士病死与路途,朝廷府库为之一空,虚旷国力。”



“也正是如此,鞑靼人寻觅了机会,于是有了土木堡之变。”



“这麓川那么难打?如今又如何?”



孙可望一惊,忙不迭问道。



“如今这拢川,不过是寻常一土司罢了,天底下哪有长盛不衰的?”



当年的麓川宣慰司,囊括瑞丽、陇川全境及梁河、潞江以西和潞江以东部分地区,还包括今缅甸掸邦的一部分地区,是个强势的傣人政权。ωww.五⑧①б0.net



思伦法称“麓川王”,其所统治的“麓川国”,即勐卯龙政权,大有脱离明朝版图而自行独立发展的趋势。



若不是正统年间屡次征战,怕又其一个安南。



这也算是叫门天子难得的亮点,虽然做主的是三杨,但他也盖章了。



杨长知一笑,道:“这官道依旧能走,还多亏了正统年间为征讨思氏,修缮了道路,多年来虽杂草丛生,但整理一番还是能行人的。”



“那便好。”



孙可望一喜。



“大王,过了拢川,就是木邦宣慰司,但如今却被东吁国占了。”



向导叹了口气。



嘉靖末,缅甸吞并了八百、老挝和车里三个宣慰司,万历三十四年(1606),缅军30万进攻木邦,明军救兵不至,木邦失陷。



至此,靠吞噬这些缅北土司,东吁王朝日趋强盛,然后近些年就日渐衰落。



到这时,孙可望才寻觅到了机会,占据东吁王朝为基业的机会。



“东吁国势意衰,孟养、木邦等土司必然不安分,而大王一但发兵,以收复故土为由南下,东吁必然震动,畏惧踌躇。”



“到时候孟养、孟密等土司也会闻风而动,投效者不了道计。”



“只要到了旱季,大军休整齐全,自可发兵阿瓦城,成帝王之基。”



假借明军的旗号行事,这是出师有名,名正言顺,也是有利于军心的事。



此时孙可望南逃,一路上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但军心涣散,多受制于家属不得不行之。



大家都明白,这是为滇王逃命,用力而不用心。



而此时,如果孙可望打出收复祖宗故土的旗号,对于军官,以及文人们来说,这是一件正事,好事,大事。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