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演武堂刚立不久,就有几家勋贵,想着把自家子弟塞混进来……”



威风八面的监丞,此时正抬起头,述说着不满。



此人不是别人,乃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出身的余淮,当初从旷工中捞出来,也算是可造之材,所以被命为监丞。



“只要考中了武举人,演武堂自然就能来。”



皇帝冷声道:“这里不是国子监,可不能任他们胡来。”



与清朝明码标价的卖官鬻爵不同,明朝却对其有洁癖,生怕名声不好,穷得叮当响,也只是卖一些国子监名额。



监生们虽然没有秀才的功名,但却可以参加乡试,会试,而更重要的个,监生可以有自己的入官途径。



虽然都是一些小官,但到底也是官。



鱼龙混杂的国子监,也不复明初的盛名。



要知道在明初,科举停了那几年,国子监生一毕业,就可以当官的,朱元璋格外的喜欢用这些刻苦的监生。



例如,明朝第一次大规模的检地勘探户口,营造黄册,就是几千监生刻苦数年的结果。



廉价劳动力,就是从明初开始的。



等等,廉价劳动力……



余淮略显刻薄的脸,此时也露出了一番喜色。



显然,皇帝对演武堂非常重视,自己前途稳了。



“你这监丞为正六品衔,还是个文官。”



说着,皇帝拍了拍起肩膀:“文官升职容易,好好干……”五⑧16○.net



这番话,彻底让余淮心情荡漾起来。



迫不及待地回到山庄后,皇帝叫来了礼部尚书姜曰广,提出扩大国子监的事宜。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用国子监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了。



随着迁都北京,朝廷也渐渐稳当起来,中央运转流畅,对于地方的控制自然更上一层楼。



如此,黄册的重新编造,自然要提上日程。



虽说明朝十年一编黄册,最近的甚至在崇祯十五年,但可信度几乎为0。



而国子监生怎么也缺不了。



“陛下圣明!”听闻国子监要重造,姜曰广精神一震,这可是扬名的好机会:



“如若恢复太祖时期的盛况,老臣死而无憾。”“会的。”朱谊汐认真地点头道。



在他的构想中,国子监生不仅可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还可以拉拢地方士绅,最佳的是,它可以成为科举的补充。



国子监可以成大学,毕业分配做官,而教材老师什么的,都由自己安排,这叫定向培养。



科技不宜轻动,但烂成泥的国子监却随便揉捏。



“国子监不可在繁华之地,应当远离京城,使得监生可认真学********笑容满面地说道:“就在玉泉山吧,这里山清水秀,正适合。”



离我也近些,好看管。



“着令户部批下两万圆,新建国子监。”



“陛下圣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