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张慎言身边多年,官场上的心思与谋划,他哪里不明白,但这样几乎撕破脸的举动,他还是第一次见。



“老子入城,就得好好地让你不如意。”



张文程冷笑,回到了衙门。



官衙还未修好,只有区区三五间房的宅院,要不是牌匾挂着,他还真没认出来。



打开包裹,只见一古朴而又不凡的木匣,巴掌大小,不过半斤重。



“你们怕是不知晓,我这判官,不仅有司法之职,还对尔等有监控之责,上达天听。”



小心地握着木匣,张文程仰头大笑。



国朝惯以小制大,他这个判官,可不普通。



……



另一边,豫王府中,朱谊汐正繁忙地批阅来自于各地的密匣。



密折制度,是在通政司衰败后,满清加强集权,削弱相权的举措。



通政司的职能,一开始就是汇集奏疏上禀朝廷,筛选重要的奏疏与皇帝御览。



在明初,甚至可以制衡宰相,封驳奏疏,乃至于屏蔽圣听。



那是明朝中后期,皇帝懒政,其呈报的奏疏一般都留中不发,或者交给内阁处理,通政司重要性大大降低。



而到了后期,内廷甚至出现文书房,负责“职掌通政使司每日封进本章”,将通政司呈上奏章进行再分类。



再者说,锦衣卫、东厂的出现,使得皇帝可以知晓内外消息,通政司几乎无用。



而清朝鉴于明朝宦官的酷烈,禁止宦官参政,厂卫废除,通政司又废烂不堪用,所以密折制度应运而生。



“好用是好用,就是有点累人。”



朱谊汐批阅着密折,不由得感慨万千。



数十个密匣通过驿站,快速地来到襄阳,各种消息让人目不暇接。



风土人情,匪贼盗寇,灾害天气,乃至于地方官员的违法行径,应有尽有。



于是,朱谊汐也学会了分类。



灾害防治为重,贼寇之类为次,官吏违法最后。



依次草拟,让军政司、参谋司前去核实处理。



至于官吏的违法乱纪,朱谊汐可不能偏听偏信,反而让搜讨科去秘密查询。



“政治这东西,果然奇妙。”



阅览了半晌,朱谊汐感慨万分。



难怪自古以来改革寸步难行,实在是既得利益者太过于强大。



虽然这些密折中,并没有直接说明地方的掣肘,但话里话外,无不显露出其艰难处境。



这还是七成知县乃是幕府重新任命的。



即使是往日的军政司同僚担任判官,这些新任知县们,依旧再三掣肘,不想失去手中的权力。



破家知县的恐怖之处,不就是在司法吗?



如今商税的征收权剥离了,再加上司法权,这让百里侯们颇为不适应。



所以,朱谊汐深刻的明白,判官被抵制,不止是权力,还有对上面无声的抗议。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逆流启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飞天缆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缆车并收藏逆流启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