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明明是罪臣,怎么不降反升,还…还从一个辽东郡国长史一跃成为了涿郡太守?



当然,最让公孙瓒惊讶的还不止这个…



一方太守…



这可是一方太守,两千石的官吏,可在面前这位柳观主说来,如此的云淡风轻,就像是随手赠送给他人的一般。



这…



公孙瓒彻底迷茫了,他甚至有一种感觉…当幸福来敲门的感觉。



“咳咳…”



曹操见公孙瓒还在发愣,连忙咳嗽一声提醒,公孙瓒这才回过神儿来,接过柳羽递来的薄子!



小心翼翼的收好…



曹操却问道:“羽弟,玉林观的墙壁怎生倒了?”



“算是许久未修缮的缘故…”柳羽的眉毛凝起,“倒了倒是不怕,只是压住了几个老人,有些麻烦,文若又不在,只好我来处理。”



“噢…”



一提到压住了人…



曹操也不再细聊,当即领着公孙瓒去休息,不在影响、耽搁羽弟。



待得安顿好…



曹操朝公孙瓒一拱手,“今夜,我领公孙兄弟去用食,现在时候还早,我且去帮帮羽弟。”



“孟德兄自便就好…”公孙瓒拱手回了一礼。



说着话,曹操就走开了。



公孙瓒望着曹操离去的背影,从怀中取出那厚厚的薄子…



这个时代,纸本就稀有…用纸编纂成这么厚的薄子,价值更是不菲。



闲来无事,公孙瓒拆开了油纸,徐徐扫过这薄子上的内容。



柳观主方才说,这是他将自己对边防的看法与理解记录下来的薄子。



这类似于曹嵩早年撰写的《边防论》…



可事实上,《边防论》的核心字眼是“边防”,也就是边陲的防范,似乎…方才听孟德讲,这位柳观主没有去过边陲,也没有去过幽州…既没有去过,这边防又从何提起呢?



下意识的,公孙瓒将这薄子上的内容归结为…类似儒生在品评兵法!



只是…



当他的目光扫过这薄子,一看之下,脸色就变了。



边防之外的人的确无从谈及边防…



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赫然,第一页记载的便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说到底就是改变华夏兵马那宽衣博带长袖的服饰,改穿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装。



如此便方便于骑射…



其中更是讲到,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正处于衰败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



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



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为了改变…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



——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



——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他便感慨“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于是,赵武灵王决定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遂推行此“胡服骑射”的主张!



这是…



当看到这里时,公孙瓒的心头有些触动。



柳羽的这个想法,他曾经也想过…



之所以汉人面对胡人的劫掠无能为力,说到底不是汉人的骑兵不行,而是汉人的骑射不行!



汉人的骑兵不擅长骑射,故而可以被胡人反复拉扯…



这在平原战中至关重要。



而今日的大汉面对的胡虏劫掠的问题,不正是昔日的赵武灵王面对过的么?



“好一个胡服骑射!”



公孙瓒一声感慨…



可紧接着,他的脑中又生出了一些质疑。



这不对呀,骑射的前提不是“射”而是“骑”,能在马背上射稳,射准…这本就是一件极其困难之事!



何况,还是面对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乌桓人!



胡服骑射的理想是好,但现实…还是有些骨干。



带着这样的疑问,公孙瓒继续往下看。



可恰恰是下面这一段…



阐述的,便是如何解决汉人不擅长“骑术”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4771&cid=14448283&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3/3)

章节目录

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牛奶糖糖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奶糖糖塘并收藏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