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阵阵…



灯熄灭了,微弱的月光从窗缝中透出,落在地上,如洒了一地的白霜。



面对张让,刘备一连抛出三个疑问。



——“张常侍就愿意一直待在这幽州的苦寒之地么?”



——“张常侍就不想趁此瘟疫,立下大功,让陛下刮目相看么?”



——“汝南袁氏因为与‘玉林柳郎’交恶,袁逢被迫辞官,张常侍难道要步他的后尘么?”



嘶。



这第一句话,待在这苦寒之地,一下子让张让脸色暗沉了下来,面颊上五味杂陈。



诚然…



他在这里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日子过的还不错。



可…



这毕竟是苦寒之地,哪里能跟洛阳城的纸醉金迷比?



第二句话,立下大功,让陛下刮目相看,更是让原本站着的他浑身颤粟了一下,差点跌倒。



陛下可是派他来抗击瘟疫,防止瘟疫蔓延的…



此前,他倒是也关注着刘备的一举一动,封了一个‘涿县’也算是极有成效,可…似乎…瘟疫蔓延的趋势只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



也就是说,距离他完成这趟差事,还差的很远。



可刘备却提出了立功。



也就是说,他有办法…或者说是,他背后的“玉林柳郎”有办法。



而更可怕的却是第三句话。



——汝南袁氏,因为与柳羽交恶,袁逢被迫辞官,张常侍难道要步他的后尘么?



袁逢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这位玉林观主有能耐把士大夫集团的首脑人物给扳倒。



那…



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他一定也有能耐把“十常侍”给扳倒。



他一定有这个能耐的…



而这样的人,哪怕不是宦门的盟友,至少…也不能当做敌人。



“咳…”



“咳咳咳咳…”



张让连续的咳出声。



他忙提起茶盏呷了一口,嗓子润了许多,他余光抬起轻瞄向刘备。“刘玄德,有什么话你就直说,不用吓咱家,咱家也不是被吓大的。”



“封城…”刘备当即吟道。



“封城?”张让一怔,“涿县你不是已经封了么?”



“不是涿县,而是涿郡!”刘备语气凝重。“要想彻底阻止瘟疫的蔓延,一个县城远远不够,只有封锁住涿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瘟疫漫出!”



“你,你疯了?”张让的眼眸瞪得浑圆硕大。“你知道封一个郡意味着什么?”



尽管张让是个大贪官,是个大奸佞,可他也知道…



一个郡封锁住,那意味着什么?



许多人将彻底失去了谋生的路子。



城外的田无人耕种,城内却是物质短缺…



而在普遍家中余粮并不充分的古代,这无异于…杀人越货。



这是会闹出大乱子的,张让倒不怕涿郡闹出乱子,只要不关他的事儿,那爱咋咋地…可如今,他置身涿郡,若是百姓真的暴动起来,第一个弄死的就是他。



“正因为知道…封住一个郡意味着什么,所以…刘备只能来找张常侍。”刘备语气愈发的严肃。



“你封‘涿县’花了多少钱,多少粮食,咱话是看在眼里的,怎么着…封涿郡,你的钱还富裕着呢?足够支撑一郡的开销?”



张让连连反问。



刘备摇了摇头,俨然,哪怕是甄家这般“巨富”,支撑一县人口已经是极限,不可能支撑得了一郡人口。



一下子,整个此间的气氛变得寂然。



“是那柳羽让你来找我的?”张让急问。



“是…是…”这两个字,刘备回答的磕绊了许多。



“呵呵…”张让笑了,“这玉林柳郎是把咱家架在火上烤!”



火中取栗…



张让感觉他要真封一个郡,那无异于“火中取栗”,他自己简直就是个大傻缺。



“不搏一搏,瘟疫一旦蔓延出去,张常侍又能向陛下交差么?”刘备的语气愈发的急促。“难道,现在张常侍还没有意识到,陛下派你来此涿郡控制瘟疫的目的么?”



这…



张让凝着眉…



他在细细的权衡,权衡这中间的利与弊!



瘟疫,陛下,柳羽,封城。



一个又一个的辞藻不断的出现在他的脑门。



经过刘备的一番提醒,张让像是明悟了什么。



陛下不派别人…反倒是派他来…



这不就是明摆着,让他来干“脏活、累活”的…陛下怎么可能下令封城呢?这不是让百姓们怨声载道么?



所以…陛下派他来…



他,张让,身为十常侍之首,百姓们心目中的“奸佞”!



由他来做这件事儿,再好不过!



既阻止瘟疫蔓延,又能让民怨发泄到他的头上…陛下还是陛下呀!



换句话说…



张让已经意识到,这已经不是涿郡封不封的问题,是必须要封,且陛下的意思…这锅,他张让背也得背,不背还得背!



“咕咚”一声,张让咽下一口口水,眼眸眯成了一条缝。



终于,他那纤细的兰花指悉数阖上,牙齿微微咬住嘴唇。



——“行啊…行啊…”



——“封城就封城!谁怕谁!”



刘备大喜,急问道:“那,郡守那边?”



张让直接摇头,“跟郡守说有什么用?他敢么?这事儿,直接找幽州刺史去,刺史不点头?谁特么敢封一个州郡?”



“刺史?”刘备一怔…



张让却是眯着眼,“幽州刺史嘛,那徐州丹阳人——陶谦陶恭祖!这个家伙,性子虽刚,却并不难对付。”



根据《三国志》记载陶谦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



而如今这个时间点,他正是身为幽州刺史…



别看刺史只是一个“六百石”俸禄的官吏,莫要与“两千石”俸禄的太守比,就是一个大县的县令都要远远胜过他。



但…



刺史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两千石的郡守、国相乃至于诸侯王。



所谓——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权重则整饬吏制之威重!”



以小监大,以卑督尊,这是大汉奉行久远的监察体制。



便是为此,张让才直接提出去找幽州刺史陶谦,而非这郡守…



在此幽州,敢下令封城,能下令封城的也唯独幽州刺史陶谦一人!











南阳,棘阳县,岑家府邸。



细雨绵绵,若有若无…



“文郡尉,拿着这封信笺,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牛奶糖糖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奶糖糖塘并收藏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