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战事(二)
第(1/3)页
第二天的朝会上,满脸自豪的建平帝就让小太监高声的朗读了英国公的奏折,朝堂上立刻恭喜赞扬声一片……
人群中,郑姑父当时眼眶就红了:儿子没事儿还立了功,他很欣慰;可是父亲兄弟生死难料,他又很挂心……但总算是有了一点好消息了。
一片喜气洋洋中,太子的脸格外精彩——他笑的比哭还难看呢!
太子内心在咆哮:老大太阴险了,他居然……居然……居然把自己当傻子糊弄!
太子也不是傻的彻底,他一听英国公的奏折就明白了,老大是自己愿意上战场的,否则,他大可以躲在后方享福,不会自告奋勇地跑到战场上去了!还“斩杀数名敌人”,呸!那人不一定是他的哪个手下杀的呢!不行,得想个法子把他给弄回来,不能让他再立功了!
太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到朝会结束的,他一回到东宫,立刻就召集了幕僚们,这回不用李大人催他,他就先发问了:“各位大人,现在老大在战场上立了功,咱们可就不进则退了呀,孤向各位检讨:是孤的不对,没有向父皇泣血相求,结果让老大去了战场立了功。本来,不管是谁立了功,孤都应该高兴的,可是,老大和孤一向不和,所以……孤想问问各位大人,孤现在有什么法子可以弥补呢?”
见太子如此着急上进,几位大人心里先满意了几分,不管咋说,知道要立功就好。历史上没能登基的太子多了去了,太子原来那种大事已成的笃定着实让幕僚们担心,可是大家又不好说的太明,说明白了就有挑拨皇室骨肉相残的嫌疑。这下好了,太子自己明白过来了,看来,让大皇子立功未见得是坏事,至少让太子殿下有了危机感,只要殿下“端正”了心态,胜利定然指日可待,毕竟,殿下占着名分呢!幕僚们如是欣慰的想。
刘大人率先说:“殿下能如是想,老夫就放心了!依老夫看,平叛大战只是首战告捷,重头戏还在后面呢!英国公的实力殿下是知道的,所以这场战争胜利几乎能算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当务之急是要把大皇子从战场上弄回来,不能让他再立更多的功了。”
这话说到了太子的心坎上,他急切的问:“刘大人所言甚是,大家可有好的法子?”
底下便嗡嗡一片,这个说:应该派人去找英国公,让英国公想法子把大皇子给弄回来……那个说:不妥不妥,应该以养伤的名义把大皇子“请回”来,还可以体现殿下对兄长的关爱……两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法子最好,都想说服对方,书房里“嗡嗡”一片……
乐子琅看着这群人,只觉得荒谬和讽刺,当年建平帝给太子配的班底真心不错,以前很有几个正直能干有见识的翰林学士,无奈,太子根本不亲近他们,有什么事情不是不找他们商议,就是他们提了意见太子也不听。渐渐地,他们也疏远了太子,除非太子相召,人家根本不来,“大浪淘沙”淘到现在就只剩这些和太子“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了,看看他们都什么脑回路吧!不想着让太子怎么大度统领群臣,反而教着太子怎样去“争功”!不是,你一掌柜和伙计们争个什么功?“铺子”都是你的呢,你不想着怎么想法子让伙计们好好干,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战事(二)
第(2/3)页
争个什么劲儿?他真的很想像那些翰林们那样乐的逍遥自在,可惜,他是太子的小舅子……
然而那些大人们可不打算放过乐子琅,
第(1/3)页
第二天的朝会上,满脸自豪的建平帝就让小太监高声的朗读了英国公的奏折,朝堂上立刻恭喜赞扬声一片……
人群中,郑姑父当时眼眶就红了:儿子没事儿还立了功,他很欣慰;可是父亲兄弟生死难料,他又很挂心……但总算是有了一点好消息了。
一片喜气洋洋中,太子的脸格外精彩——他笑的比哭还难看呢!
太子内心在咆哮:老大太阴险了,他居然……居然……居然把自己当傻子糊弄!
太子也不是傻的彻底,他一听英国公的奏折就明白了,老大是自己愿意上战场的,否则,他大可以躲在后方享福,不会自告奋勇地跑到战场上去了!还“斩杀数名敌人”,呸!那人不一定是他的哪个手下杀的呢!不行,得想个法子把他给弄回来,不能让他再立功了!
太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到朝会结束的,他一回到东宫,立刻就召集了幕僚们,这回不用李大人催他,他就先发问了:“各位大人,现在老大在战场上立了功,咱们可就不进则退了呀,孤向各位检讨:是孤的不对,没有向父皇泣血相求,结果让老大去了战场立了功。本来,不管是谁立了功,孤都应该高兴的,可是,老大和孤一向不和,所以……孤想问问各位大人,孤现在有什么法子可以弥补呢?”
见太子如此着急上进,几位大人心里先满意了几分,不管咋说,知道要立功就好。历史上没能登基的太子多了去了,太子原来那种大事已成的笃定着实让幕僚们担心,可是大家又不好说的太明,说明白了就有挑拨皇室骨肉相残的嫌疑。这下好了,太子自己明白过来了,看来,让大皇子立功未见得是坏事,至少让太子殿下有了危机感,只要殿下“端正”了心态,胜利定然指日可待,毕竟,殿下占着名分呢!幕僚们如是欣慰的想。
刘大人率先说:“殿下能如是想,老夫就放心了!依老夫看,平叛大战只是首战告捷,重头戏还在后面呢!英国公的实力殿下是知道的,所以这场战争胜利几乎能算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当务之急是要把大皇子从战场上弄回来,不能让他再立更多的功了。”
这话说到了太子的心坎上,他急切的问:“刘大人所言甚是,大家可有好的法子?”
底下便嗡嗡一片,这个说:应该派人去找英国公,让英国公想法子把大皇子给弄回来……那个说:不妥不妥,应该以养伤的名义把大皇子“请回”来,还可以体现殿下对兄长的关爱……两方人都认为自己的法子最好,都想说服对方,书房里“嗡嗡”一片……
乐子琅看着这群人,只觉得荒谬和讽刺,当年建平帝给太子配的班底真心不错,以前很有几个正直能干有见识的翰林学士,无奈,太子根本不亲近他们,有什么事情不是不找他们商议,就是他们提了意见太子也不听。渐渐地,他们也疏远了太子,除非太子相召,人家根本不来,“大浪淘沙”淘到现在就只剩这些和太子“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了,看看他们都什么脑回路吧!不想着让太子怎么大度统领群臣,反而教着太子怎样去“争功”!不是,你一掌柜和伙计们争个什么功?“铺子”都是你的呢,你不想着怎么想法子让伙计们好好干,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战事(二)
第(2/3)页
争个什么劲儿?他真的很想像那些翰林们那样乐的逍遥自在,可惜,他是太子的小舅子……
然而那些大人们可不打算放过乐子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