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平帝很高兴,接着问兵部尚书:“这件事兵部打算派谁去查?还有那写战报的李广明是谁?”低下的三皇子似乎动了一下。
兵部吴尚书刚要说话,大皇子就抢着开口了:“父皇,儿子在兵部随着大人们学习了这许久,感觉自己也算是小有收获,儿子想试一试,这件事能不能交给儿子,儿子带人过去。西伯候郑侯爷镇守西南多年,一向没有出过岔子,这次也可能是一时不察,没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说不定等儿子过去了,郑侯爷已经平息叛乱了呢!”
大皇子此时虽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办,但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在兵部观政多年,并没有积累什么有用的人脉,原因无他,兵部是靠打仗的实力说话的部门,那些武将们的逻辑比较简单:你只要证明你会打仗,我们就服你!但宁熙朝的仗基本上让太/祖/太/宗打完了,太/祖/太/宗余威尚在,国朝边疆暂时稳定,哪里有仗可打呢?现在机会来了,别管大小,先抓住再说。于是他赶紧自告奋勇。
一听大皇子这么说,昏昏欲睡的太子立刻来了精神,和大皇子针锋相对已经成了太子存在的人生意义之一,再说了,苗疆估计也蹦哒不了什么,大皇子万一要是立了功,不就更得瑟了吗?
“臣…”吴尚书刚想开口,又被太子给打断了。太子说:“父皇,儿臣在各部学政,别的部门好说,时时都不耽误学习,但唯有这兵部,只能看机会了。儿臣想趁着这次苗疆叛乱的机会,跟着诸位将军好好学学军务。我宁熙朝毕竟是祖宗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我即便是没有祖父那样的雄才伟略,但至少要懂些军务啊,四方边境并不会永远太平呢!请父皇也考虑考虑儿臣!”
大皇子见太子又来抢功,恨得牙痒痒,强忍住咬后糟牙的冲动,假笑道:“太子身份贵重,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种小事还是大哥替你去办吧!”
太子心里冷“哼”一声,想争权还说的那么好听?他同款假笑道:“大哥平时也忙,就不给大哥添麻烦了。再说了,谁有也不如自己有,弟弟总得自己立起来呀!”
建平帝见两个儿子都“积极”,顿时觉得儿子们说的都有道理。建平帝无比欣慰的想:孩子们长大了,知道操心祖宗基业了呀!他赞许道:“我儿长大了,知道为朕分忧了!”低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64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叛乱(三)
第(3/3)页
下的阁老们却个个心里想骂娘: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俩货还不分轻重缓急的掐架,让我们还干不干活了?
乐阁老见建平帝看着俩儿子的眼睛充满了“老母亲的宽慰”,生怕他一冲动让两个儿子都一起去学习,赶紧说道:“陛下,虽说苗疆不过是边陲小地,但自古以来,他们善用巫蛊,且苗人居住的地方多瘴气,危险性还是很大的,两位殿下都是千金之躯,万万不可以身涉险。望陛下多多思量!”
吴尚书听乐阁老这么一说,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他也不愿意来俩“大爷”,好作用没有,尽起搅屎棍子的作用,他赶紧接话说:“乐阁老所言甚是,苗疆虽小,但自古以来却难驯服,苗人多善巫蛊之术,令人防不胜防。另外,南方多瘴气,让人捉摸不定。人们这么形容瘴气:‘琼州两岸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尤毒。’史载东汉初,交趾发生造反,附近各地方纷纷沦陷,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虽然任务完成,但军队损失极其惨重。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可见瘴气之厉害。连三国时期用兵如神的诸葛丞相当年到云南收服孟获时,也不敢轻易出兵。
建平帝很高兴,接着问兵部尚书:“这件事兵部打算派谁去查?还有那写战报的李广明是谁?”低下的三皇子似乎动了一下。
兵部吴尚书刚要说话,大皇子就抢着开口了:“父皇,儿子在兵部随着大人们学习了这许久,感觉自己也算是小有收获,儿子想试一试,这件事能不能交给儿子,儿子带人过去。西伯候郑侯爷镇守西南多年,一向没有出过岔子,这次也可能是一时不察,没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说不定等儿子过去了,郑侯爷已经平息叛乱了呢!”
大皇子此时虽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办,但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在兵部观政多年,并没有积累什么有用的人脉,原因无他,兵部是靠打仗的实力说话的部门,那些武将们的逻辑比较简单:你只要证明你会打仗,我们就服你!但宁熙朝的仗基本上让太/祖/太/宗打完了,太/祖/太/宗余威尚在,国朝边疆暂时稳定,哪里有仗可打呢?现在机会来了,别管大小,先抓住再说。于是他赶紧自告奋勇。
一听大皇子这么说,昏昏欲睡的太子立刻来了精神,和大皇子针锋相对已经成了太子存在的人生意义之一,再说了,苗疆估计也蹦哒不了什么,大皇子万一要是立了功,不就更得瑟了吗?
“臣…”吴尚书刚想开口,又被太子给打断了。太子说:“父皇,儿臣在各部学政,别的部门好说,时时都不耽误学习,但唯有这兵部,只能看机会了。儿臣想趁着这次苗疆叛乱的机会,跟着诸位将军好好学学军务。我宁熙朝毕竟是祖宗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我即便是没有祖父那样的雄才伟略,但至少要懂些军务啊,四方边境并不会永远太平呢!请父皇也考虑考虑儿臣!”
大皇子见太子又来抢功,恨得牙痒痒,强忍住咬后糟牙的冲动,假笑道:“太子身份贵重,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种小事还是大哥替你去办吧!”
太子心里冷“哼”一声,想争权还说的那么好听?他同款假笑道:“大哥平时也忙,就不给大哥添麻烦了。再说了,谁有也不如自己有,弟弟总得自己立起来呀!”
建平帝见两个儿子都“积极”,顿时觉得儿子们说的都有道理。建平帝无比欣慰的想:孩子们长大了,知道操心祖宗基业了呀!他赞许道:“我儿长大了,知道为朕分忧了!”低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64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叛乱(三)
第(3/3)页
下的阁老们却个个心里想骂娘:这都什么时候了,这俩货还不分轻重缓急的掐架,让我们还干不干活了?
乐阁老见建平帝看着俩儿子的眼睛充满了“老母亲的宽慰”,生怕他一冲动让两个儿子都一起去学习,赶紧说道:“陛下,虽说苗疆不过是边陲小地,但自古以来,他们善用巫蛊,且苗人居住的地方多瘴气,危险性还是很大的,两位殿下都是千金之躯,万万不可以身涉险。望陛下多多思量!”
吴尚书听乐阁老这么一说,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他也不愿意来俩“大爷”,好作用没有,尽起搅屎棍子的作用,他赶紧接话说:“乐阁老所言甚是,苗疆虽小,但自古以来却难驯服,苗人多善巫蛊之术,令人防不胜防。另外,南方多瘴气,让人捉摸不定。人们这么形容瘴气:‘琼州两岸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尤毒。’史载东汉初,交趾发生造反,附近各地方纷纷沦陷,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虽然任务完成,但军队损失极其惨重。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可见瘴气之厉害。连三国时期用兵如神的诸葛丞相当年到云南收服孟获时,也不敢轻易出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