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轻声的说:“师祖曾建议前/朝英武帝:为着天下苍生的健康长寿考虑,成婚的时间要略晚几年更好。英武帝听后甚为不悦,差点怀疑师祖用心叵测,若不是师祖之前帮他良多,师祖名声又太盛,师祖那次差点就出不来皇宫了,从那以后,师祖就再没有进过宫。”



太/宗听后默然:难怪英/武帝会怀疑生气!他虽然结婚早,但子嗣并不丰盛,登/基前几年生的孩子夭折的夭折,战死的战死,只留下一个快五十了才生下的儿子和女儿,身体还不甚康健,自然娇惯的要命,他也知道这孩子恐难当大任,但什么办法呢?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他还指着这个儿子早点生下孙子,好让他好好教出一代明君呢!结果弘一大师这么说,不是摆明了跟他过不去吗?当了多年皇帝的英武帝愈发多疑,难怪他会怀疑弘一大师的动机!而且,当时的观念是多子多福,怎么多?自然是越早越好啊!人口的多寡也是衡量一个帝王功绩的重要标准。更重要的是,战乱后的朝廷需要人口来恢复生机。



太/祖沉默了良久,才开口问,大师有没有说过原因?



智空大师点点头。咦,还真有说头?



太/祖说:“愿闻其详!”



“师祖说,人譬如树,小树苗根基不稳,看似成才,实则根须并未深扎大地,过早生育则会毁损根本。而且,小树生出来的树苗底子也不会太好,故易折。所以,过早成婚不异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太/祖沉默了,他自己是因为要造/反,二十多了才成婚,宁皇后也是山/匪的女儿,出嫁自然早不了,嫁给他时也已经十七八了,所以当时他们的儿子虽跟着一路颠簸流离,身子居然出奇的好。反观当时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倒是病病歪歪的居多。他还听说,古代的那些讲究的大家族,并不会让自己的子弟早婚。这么一想,他自己就先信了一半。



他问道:“那弘一大师有没有说多少年纪合适?”



智空大师点点头:“男十九至二十二,女:十七至二十。”



太/祖沉默了良久才说:“希望大师对今日谈话守口如瓶。并不是朕不信或不体谅苍生。一则,百废俱兴,国朝需要人丁来兴旺发展,二则,百姓多以多子多福为念,就是贸然颁布法令,他们大多也不会接受,不仅不起作用,反而易滋生弊端。不若,先从我们皇室开始,士大夫自然会慢慢效仿,然后百姓也会跟风,效果反而会更好。望大师体谅!”



智空大师听太/祖这么说,便知道太/祖心里接受了师祖的观点,的确,很多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就是自上而下形成的,无论好坏,这大概也就是“上梁和下梁的关系”吧!他双手合十:“陛下睿智!”久而久之就形成这么一个风俗了。



因为这个关系,建平帝的四个儿子就只有大皇子和太子成婚了,因为某些关系,三皇子和太子相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风波起(二)



第(3/3)页



五六岁,三四皇子今年都二十左右,俩人都还未成婚,太子是可以居皇宫的,需要出宫是就只有大皇子了。



大皇子一个人走在清冷的宫道上,想着今天的“层层受/辱”,内心一阵阵凄凉。



他曾经也是受过万千宠爱的。据母妃说,虽然她是宫里的奴婢出生,当年父皇也是宠爱过她的,母妃长的很漂亮,不然父皇也不会在一众宫女中选中她作为自己教导人/事的宫女,那个时候父皇还只是个不受宠爱的三皇子,每天从林府回来,就来找她,他天天陪着她,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嫣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花豆豆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花豆豆香并收藏嫣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