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就停下了脚步,看了一会儿。
苏子玉正写的认真,忽然感觉一个人影罩住了自己,他下意识的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明黄衣服的面容清瘦矍铄的老者正温和的看着自己,他脑子里还没反应过来呢,身体就率先做出了应对,他对老者灿烂的一笑,就又低下头接着写了。
建平帝见这小伙子对自己笑得灿烂,那笑容既不见谄媚也不见怯懦,仿佛就是一个晚辈对疼爱自己的长辈撒娇的笑容,心里不由的欢喜起来,他点了点头笑着往后走了。
一旁的官员赶紧默默记下苏子玉的位置,一会儿阅卷的时候,只要这小子的卷子不是太差,名次一定不能太差喽,没见皇帝都对他笑了吗?同时暗暗感概,这小子运气真好啊!一个笑容,就能有个好名次了!
被感慨的苏子玉倒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刚才笑完了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刚才那位老者是建平帝,但笑都笑了,还能怎么样?反正昨天的官员告诫他们在皇上面前要恭敬,又没说不让他们对着皇帝笑!唉,六妹妹老说,见人要先笑,自己实在是习惯了呀!他也就感慨了一下,然后马上凝神接着写了。这个小插曲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都只顾着卖力答题呢!
建平帝看了一会儿,就走了,他还有国事要处理,一会儿这些学子们写完文章,会有乐阁老带着翰林院的官员们阅卷,然后把前十名的卷子呈给他,他只用点出其中的一甲就行了。考完加阅卷,至少得两个多时辰,他可不会一直耗在这里,他来露露面只是代表对这件事的重视罢了,没想到今儿还捞了个好心情,建平帝心满意足的走了。
巳时五刻,乐阁老他们经过商议,拟定了殿试者的名次,按照惯例,将前十名的名字和文章一起递给皇帝审阅,建平帝一边读一边点头,他按照名次的前后一一点人询问几句。
问道第四个的时候,他眼睛一亮:哟!这不是刚才冲我笑的那个小子吗?他随口问了几个问题,苏子玉落落大方,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对答如流。
建平帝心里就又多了几分喜欢,他不禁多问了几句:“朕看你的文章,颇为务实,很是有些不俗的见地。按说你们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儿,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没有机会接触世情,这些个见解哪儿来的?”
苏子玉恭敬的回道:“启禀陛下,学生去年秋闱之后,恩师便带着学生和表弟四处游历了,说让我们见见世事民情,好让我们将来不至于做个不懂稼穑的糊涂官。所以这些都是学生游历过程中所见所闻。”
“哦,不错,你的夫子很有见地。他叫什么?”建平帝点点头。
“恩施名讳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36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殿试
第(3/3)页
是柳文炎。”
“咦?这个名字朕怎么有点熟悉啊?仿佛在哪儿听过啊?乐爱卿?”建平帝疑惑的问乐阁老。
乐阁老上前一步:“陛下好记性,他是工部王侍郎的同乡,当年洗冤之后就留在京城了,想来是王侍郎向陛下提及过。”
“哦,原来是王玉郎的故人啊!那你和王玉郎什么关系?”建平帝问苏子玉。
“王侍郎是学生的亲家祖父。学生的姑父的名讳是王锐,学生自幼多承姑父教导。”苏子玉回道。
“哦,你是小玉郎的内侄儿啊?难怪!小玉郎教出来的人果然不错!哦,对了,你刚才说的表弟是小王玉郎的什么人?叫什么?”建平帝接着问
苏子玉正写的认真,忽然感觉一个人影罩住了自己,他下意识的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明黄衣服的面容清瘦矍铄的老者正温和的看着自己,他脑子里还没反应过来呢,身体就率先做出了应对,他对老者灿烂的一笑,就又低下头接着写了。
建平帝见这小伙子对自己笑得灿烂,那笑容既不见谄媚也不见怯懦,仿佛就是一个晚辈对疼爱自己的长辈撒娇的笑容,心里不由的欢喜起来,他点了点头笑着往后走了。
一旁的官员赶紧默默记下苏子玉的位置,一会儿阅卷的时候,只要这小子的卷子不是太差,名次一定不能太差喽,没见皇帝都对他笑了吗?同时暗暗感概,这小子运气真好啊!一个笑容,就能有个好名次了!
被感慨的苏子玉倒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刚才笑完了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刚才那位老者是建平帝,但笑都笑了,还能怎么样?反正昨天的官员告诫他们在皇上面前要恭敬,又没说不让他们对着皇帝笑!唉,六妹妹老说,见人要先笑,自己实在是习惯了呀!他也就感慨了一下,然后马上凝神接着写了。这个小插曲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都只顾着卖力答题呢!
建平帝看了一会儿,就走了,他还有国事要处理,一会儿这些学子们写完文章,会有乐阁老带着翰林院的官员们阅卷,然后把前十名的卷子呈给他,他只用点出其中的一甲就行了。考完加阅卷,至少得两个多时辰,他可不会一直耗在这里,他来露露面只是代表对这件事的重视罢了,没想到今儿还捞了个好心情,建平帝心满意足的走了。
巳时五刻,乐阁老他们经过商议,拟定了殿试者的名次,按照惯例,将前十名的名字和文章一起递给皇帝审阅,建平帝一边读一边点头,他按照名次的前后一一点人询问几句。
问道第四个的时候,他眼睛一亮:哟!这不是刚才冲我笑的那个小子吗?他随口问了几个问题,苏子玉落落大方,思路清晰,言之有物,对答如流。
建平帝心里就又多了几分喜欢,他不禁多问了几句:“朕看你的文章,颇为务实,很是有些不俗的见地。按说你们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儿,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没有机会接触世情,这些个见解哪儿来的?”
苏子玉恭敬的回道:“启禀陛下,学生去年秋闱之后,恩师便带着学生和表弟四处游历了,说让我们见见世事民情,好让我们将来不至于做个不懂稼穑的糊涂官。所以这些都是学生游历过程中所见所闻。”
“哦,不错,你的夫子很有见地。他叫什么?”建平帝点点头。
“恩施名讳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36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殿试
第(3/3)页
是柳文炎。”
“咦?这个名字朕怎么有点熟悉啊?仿佛在哪儿听过啊?乐爱卿?”建平帝疑惑的问乐阁老。
乐阁老上前一步:“陛下好记性,他是工部王侍郎的同乡,当年洗冤之后就留在京城了,想来是王侍郎向陛下提及过。”
“哦,原来是王玉郎的故人啊!那你和王玉郎什么关系?”建平帝问苏子玉。
“王侍郎是学生的亲家祖父。学生的姑父的名讳是王锐,学生自幼多承姑父教导。”苏子玉回道。
“哦,你是小玉郎的内侄儿啊?难怪!小玉郎教出来的人果然不错!哦,对了,你刚才说的表弟是小王玉郎的什么人?叫什么?”建平帝接着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