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拘泥小节的女子,她山匪出身,被太/祖求娶,早年也曾随太/祖征战沙场,自然不觉得女子天生就该困于内宅,反而更欣赏有梦想,敢想敢干的女子,便欣然答应了她。宁皇后亲自请太/祖写了“博雅堂”三个字做门匾,把自己在东郊的一个山庄赐给她做学堂用地。有了皇帝夫妇做表率,其他世家大族纷纷表示了支持,林雅又卖掉了所有的赏赐和归还回来家产,倾尽所有把博雅堂办了起来。
众所周知,一所学堂盖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怎么生存,博雅堂开始了它的生存之战。
首先,它先树立了自己的特色。博雅堂的授业范围很广,除了教授琴棋书画外,还教授厨艺,绣艺,简单的医术,甚至还有其他女子学堂根本不教授的射御,除了科举的四书五经之类不涉及,基本涵盖女子所能学的一切。整个学校有二十多门课程,十门以上课业合格方可毕业。
其次,它的师资力量不可小觑。每一门课程的授业夫子,林雅都是尽她所能地找到最好,她也得到宁皇后的大力支持,比如,礼仪课的夫子就是皇宫里的礼仪嬷嬷们轮流担任,射御科的夫子是当年随皇后娘娘打天下的贴身护卫队员担任,琴课夫子是她三顾茅庐请了早已归隐多年的曹大家……为了保证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建学堂的那一天开始,她就招收了一批十一二岁的聪颖且品性端方的女孩,与她们签下十年的协议,根据她们的天赋,学堂免费教授她们某项本领,且每月还有束脩,一年后先与夫子做助教,等本领学成后,通过考核之后,就可以在学堂做夫子,而束脩也随着她们地位的改变而增加。期满之后,任由她们自由选择去留。十年期间,学院不限婚否,若生子,学院有礼金有休假,且按照孩子的年龄调整授课时间。博雅堂毕业的女子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亦可来考博雅堂的夫子。条件一出,别说是一些未嫁的姑娘,就是一些官宦人家的非当家主母的小媳妇们也心动不已,体面又优惠的条件,让很多开明的婆婆以自家媳妇在博雅堂当夫子为荣。想想,就是能和皇后娘娘的人搭上话就足够很多人心动了。更重要的是,博雅堂会定期请一些有分量的有特长的夫人们去授课,比如西宁伯夫人善丹青,就曾被邀请授课过。由此可见,博雅堂的师资力量之雄厚可见一斑。语嫣当时听了就想,要是将来条件允许,她也可以重操旧业呀!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最后,最重要的是进博雅堂不靠身份,而是靠考试,无论你是官宦人家还是殷实的商户人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67章 第67章博雅堂(一)
第(3/3)页
,按照姑娘的年龄大小,出几套考题,择优录取。曾经有位国夫人的孙女因为没有考上,找林雅说情被婉言拒绝,国夫人一气之下跑到皇后娘娘哪里去讨恩典,想着用权势砸人,结果不知皇后娘娘跟她说了些什么,她再也没提这话。从那以后,博雅堂靠成绩进去就成了铁规。另外,博雅堂每年还留有若干个名额,单独考试,给那些家境一般的贫民百姓,不仅不收束脩,每月还有例银,学的好的,还另有奖励,这也是它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
博雅堂第一届招生简直成了京城最火爆的话题,京城里有条件人家六到十岁的小姑娘那段时间几乎从社交场上绝了迹,都在家卯足了劲儿准备考试,参加考试的大约有一千多人,最终只录取了三百人。考试那天,女孩们第一次像父兄们科举那样,被家人郑重其事的送进了考场,足足考了一天才回来。三天后,参考的女孩们都被送了一张花笺,翻开花笺,考上了的上面画了一簇怒放的桃花,旁边用簪花小楷工整的写上“请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携带某某物件上学堂报名”,没考上的上面画了葱郁的小草,同样用簪花小楷写上没考上的原因,还有针对个人量身定制的学习建议,看上去诚意满满。
众所周知,一所学堂盖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怎么生存,博雅堂开始了它的生存之战。
首先,它先树立了自己的特色。博雅堂的授业范围很广,除了教授琴棋书画外,还教授厨艺,绣艺,简单的医术,甚至还有其他女子学堂根本不教授的射御,除了科举的四书五经之类不涉及,基本涵盖女子所能学的一切。整个学校有二十多门课程,十门以上课业合格方可毕业。
其次,它的师资力量不可小觑。每一门课程的授业夫子,林雅都是尽她所能地找到最好,她也得到宁皇后的大力支持,比如,礼仪课的夫子就是皇宫里的礼仪嬷嬷们轮流担任,射御科的夫子是当年随皇后娘娘打天下的贴身护卫队员担任,琴课夫子是她三顾茅庐请了早已归隐多年的曹大家……为了保证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建学堂的那一天开始,她就招收了一批十一二岁的聪颖且品性端方的女孩,与她们签下十年的协议,根据她们的天赋,学堂免费教授她们某项本领,且每月还有束脩,一年后先与夫子做助教,等本领学成后,通过考核之后,就可以在学堂做夫子,而束脩也随着她们地位的改变而增加。期满之后,任由她们自由选择去留。十年期间,学院不限婚否,若生子,学院有礼金有休假,且按照孩子的年龄调整授课时间。博雅堂毕业的女子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亦可来考博雅堂的夫子。条件一出,别说是一些未嫁的姑娘,就是一些官宦人家的非当家主母的小媳妇们也心动不已,体面又优惠的条件,让很多开明的婆婆以自家媳妇在博雅堂当夫子为荣。想想,就是能和皇后娘娘的人搭上话就足够很多人心动了。更重要的是,博雅堂会定期请一些有分量的有特长的夫人们去授课,比如西宁伯夫人善丹青,就曾被邀请授课过。由此可见,博雅堂的师资力量之雄厚可见一斑。语嫣当时听了就想,要是将来条件允许,她也可以重操旧业呀!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最后,最重要的是进博雅堂不靠身份,而是靠考试,无论你是官宦人家还是殷实的商户人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67章 第67章博雅堂(一)
第(3/3)页
,按照姑娘的年龄大小,出几套考题,择优录取。曾经有位国夫人的孙女因为没有考上,找林雅说情被婉言拒绝,国夫人一气之下跑到皇后娘娘哪里去讨恩典,想着用权势砸人,结果不知皇后娘娘跟她说了些什么,她再也没提这话。从那以后,博雅堂靠成绩进去就成了铁规。另外,博雅堂每年还留有若干个名额,单独考试,给那些家境一般的贫民百姓,不仅不收束脩,每月还有例银,学的好的,还另有奖励,这也是它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
博雅堂第一届招生简直成了京城最火爆的话题,京城里有条件人家六到十岁的小姑娘那段时间几乎从社交场上绝了迹,都在家卯足了劲儿准备考试,参加考试的大约有一千多人,最终只录取了三百人。考试那天,女孩们第一次像父兄们科举那样,被家人郑重其事的送进了考场,足足考了一天才回来。三天后,参考的女孩们都被送了一张花笺,翻开花笺,考上了的上面画了一簇怒放的桃花,旁边用簪花小楷工整的写上“请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携带某某物件上学堂报名”,没考上的上面画了葱郁的小草,同样用簪花小楷写上没考上的原因,还有针对个人量身定制的学习建议,看上去诚意满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