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也并不托大,很是合适。何况苏氏有意锻炼语嫣,闻言点点头:“那就有劳嬷嬷带嫣姐儿过去吧!”语嫣知道人际交往是自己很重要的必修课之一,这几天崔嬷嬷和苏嬷嬷一直在给她恶补松江府各位重要女眷以及与她年龄相仿的小菇凉们的资料,现在就是考试实习的时刻了。遂点点头,雄赳赳气昂昂的随嬷嬷们奔赴考场了!



最先到的是赵通判的夫人小王氏,小王氏是松江府有名的热心人,不论哪家有宴请,她总是很热心的早早到来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她是赵通判的继室,赵通判的原配夫人大王氏在生幼子时伤了身子,缠绵病榻一年多就去世了。临死前,她拉着庶妹的手恳求丈夫,希望丈夫不要嫌弃庶妹年纪大,能让庶妹代替她照顾好自己留下的三个儿子。



说来这小王氏也是个命途多舛的,未婚夫是殷实的周姓商户人家的子弟,婚前他随着家人一起到塞外走最后一趟货,不幸遇上了胡人叛乱,就和家人走散了,周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找了两个多月也没有音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王家原本是小官之家,周家也是为了巴结他们才用了最好的子弟与王家的庶女通婚,闻此消息,小王氏未来的婆婆两眼一翻就晕死过去,差点见阎王,而且从此就再也没有从病榻上起来,这种情况下去退婚王父实在是说不出口,小王氏见状,当机立断去找到父亲,说愿意等三年,权当全了这段姻缘。周家也感激不尽,这么做无疑是给了小周公子母亲一条生路,放言一定会接着找儿子,如若儿子没有这个福分,小王氏将来出嫁时,周家必然送上一份厚厚的嫁妆感激小王氏的义行。



就这样小周公子一直也杳无音信,小王氏错过了花信之期,直到快二十了也没有出嫁,这么一耽搁就高不成低不就了,加上王家这几年又式微,更是找不到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27章 第二十七章宴会(一)



第(3/3)页



婆家了。赵通判彼时不过四十多点,官路亨通,其实在婚嫁市场上还是很有看头的,如果不是大王氏一下子给子嗣不旺的赵家一口气生了三个大胖儿子,在赵家一向很得婆婆和夫婿的喜欢,这是她临终前唯一的愿望,赵家也害怕再找别的续弦会委屈赵家的三个儿子,小王氏其实连给赵通判当续弦的资格也没有的。赵通判看着骨瘦如柴的妻子双眼中殷切的希望,红着眼点了头。



小王氏当了赵通判的续弦后,十分感念嫡姐的恩情,就把这一腔感激全部倾注在嫡姐的三个孩子身上,全心全意照顾他们,直到最小的孩子快八岁了才要了一个闺女。赵家的三子对她恭恭敬敬,敬若亲母,赵通判也很宠爱她,就连一开始有点嫌她庶女出身的赵老夫人后来也也逢人就夸她。所以尽管她是赵通判的继室,一众的夫人们也对她印象特别好,愿意和她交好,一般来说,继室在原配面前总是要矮一头的。



苏嬷嬷给她讲松江府的各家的掌故奇闻时,重点讲的就是这位赵通判夫人的传奇故事。语嫣当时就深深的感慨:这真是一对聪明的姐妹啊!对大王氏来说,王家式微,与其等赵通判将来娶一个比王家家世好的继室来威胁自己孩子的地位,还不如找自己的妹妹来代替,既维系了两家的姻亲关系,又解除了将来可能有的威胁,更何况,观庶妹在未婚夫失踪时的表现,庶妹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嫁给赵通判是她最好的归宿,就凭这这份恩情,她也会对自己的孩子好。小王氏果然不负嫡姐的厚望,护住了三个孩子,甚至为了做的更好,直到功成名就后才要了自己的孩子。看来活的明白的人哪里都有啊!



赵夫人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鹅蛋脸,杏眼,看上去温柔可亲,她穿着玫红色的缂丝褙子和黑色的八幅马面裙,头上梳着时兴的元宝髻,戴着一整套的和田玉头饰耳饰和镯子,隆重又不张扬。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小姑娘挽着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嫣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兰花豆豆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花豆豆香并收藏嫣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