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捉虫)



第(2/3)页



白玉管笔上倏忽的莹光大盛,小巷子里起了一阵风。



接着,此处站了个头戴纶巾,穿青色书生袍的小娃儿。



宽袍衬得他细骨伶仃,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显得格外的大。



管聿小心的觑了顾昭一眼,“哥哥?”



顾昭眉心蹙了蹙,她绕着管聿走了一圈,上下打量,有些困惑模样。



“怪了,我怎么觉得,你好像又瘦了一些。”



准确的说,是更憔悴了一些。



管聿抿了抿唇,没有说啥。



顾昭也不多言:“走吧,我先送你们回去。”



说罢,她瞧了一眼竹架上的老伯。



只见他闭着眼,眉心紧紧的蹙着,便是在梦里都是忧心模样,时不时有几句呓语从唇畔溢出,嘴唇上头起了一串的火燎泡,烂了又结了痂,花白的发凌乱的散着。



顾昭叹了口气,心神一动,手中出现了一床薄毯。



薄毯盖在了老者的身上,顾昭伸手掖了掖,让春日的凉风不至于入了身子骨。



管聿瞧到顾昭的动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将话头搁下,只埋头在前头领路。



走过三条巷子,又过了一处石拱桥,避着人群,偶尔遇到街坊,大家难免关心,管聿说了几句不打紧,又说外头春风微凉,紧着带阿爷归家,寒暄了两句,这才脱身。



顾昭看了一眼。



是阿爷么?



一刻钟后,玉华街街西,一处颇有些年头的四合院里。



青衣小子帮着将老者搬上了床榻,又细心的盖了盖被褥,事情忙完后,两人身上光亮一闪而过,片刻后,两条柳枝轻飘飘的落在了顾昭摊开的手中。



管聿瞪大了眼睛。



竟,竟然是柳枝化人吗?



就连那抬人的竹架子也成了一片绿叶和两根木棍。



顾昭好笑,“小把戏罢了。”



管聿羡慕不已,“我就不会。”



顾昭:“那不一样,你是笔灵,你会写锦绣文章啊,更厉害的。”



这话一出,管聿倏忽的脸一红,眼神也飘忽了下,“倒,倒也不一定是锦绣文章啦。”



顾昭有些意外的瞧了他一眼。



不是锦绣文章是什么?



管聿岔开话题,“哥哥,前两日,你便瞧出我的真身了吗?”



顾昭点头,“你身上有玉石的炁息,特别的纯净,我那时便知你是玉石成精,不过,你是一管笔,我倒也只是猜测。”



“管聿管聿,一管聿笔……这不是明晃晃的在告诉别人,你是一管笔成精了么。”



管聿只见她倏忽的笑了笑,就如春风拂过,千树万树的花开。



窗棂处正好一缕阳光斜斜的照了进来,春光好似在那白皙的面上绽开。



他低下了头,眼睫如一尾黑蝶停留。



她瞧出他的真身,他也瞧出来了,毕竟,他可是画过无数的美人呢。



这不是哥哥,是个姐姐……



不过,他才不会说。



……



顾昭的目光扫过周围,可以瞧出,这处的宅子上了年头了。



到处能见到岁月斑驳的痕迹,角落里的青砖爬了青苔,窗扇被风雨侵蚀,木头颜色沉沉,带着坑坑洼洼的痕迹。



不过,这一处同样收拾得很用心。



光束从瓦片上透下来,有细蒙的尘埃在半空中悬浮,屋里摆了好几处的书架,靠近窗棂的地方摆了张方桌,上头搁了墨条和砚台,一沓的毛边纸用山形的镇纸压着。



独独不见笔。



……



“聿儿,聿儿……”一声带着沙哑的声音响了起来。



“阿爷,你醒了啊。”管聿眼睛一亮,三两步的走到床榻边,伸手将人搀扶着坐了起来。



顾昭回过头。



“聿儿,聿儿……”老者颤抖着手,抬手要去摸管聿的脸,他浑浊的眼里又有了丝清明。



“聿儿越来越瘦了,阿爷瞧了心疼,你别管阿爷了,阿爷送你去旁人家吧。”



“……竹笆街的张书生不错,阿爷前些日子去瞧了,他一手山水画的丹青着实了得……不不不,他为人迂了一些。”



“要不,咱们还是选杏仁街的许书生吧,听说他很是有奇思异想,前些日子,书坊热卖的草汀游记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不不不,瞧那文字又轻浮傲慢了一些……”



老爷子自说自话,自己想一个,还不待管聿开口,他紧着就又否认了。



眉头紧蹙,只觉得把自己的乖孙孙交给谁都不妥。



管聿无奈,“阿爷。”



老爷子抬起头,他的目光落在管聿因为瘦削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上,顿时心中大恸。



他摆摆手,别过脸,声音带上了悲凉之意,隐隐好似还有一丝的哭腔。



“罢罢,不拘是张书生还是许书生,抑或是旁的什么李书生……哪个都比我这不中用的老书生好……聿儿,你去吧,别管我这老骨头了,好歹去外头吃一顿饱饭。”



“阿爷,我那儿都不去!这是我的家。”管聿嘴唇一抿,带着一股倔强。



“聿儿,你!”老爷子抬起了头。



他眼里的情感复杂极了,既有伤痛,又有欣慰,还有着忧心忡忡和颓然。



倏忽的,他目光一凝,瞧着屋里背着身看墙上画作的顾昭,眼睛都瞪大了两分。



管老伯抬手指着顾昭,又去瞧管聿。



“聿儿,这,这人是谁?他什么时候在这的?”



顾昭回过身,笑着道,“老伯好,我一直在这呢。”



管老伯一窒。



……一直都在?



他有些懊恼,开始回想,方才,自己有没有说什么不能说的话?



再瞧管聿时,管老伯有些老迈浑浊的眼睛狠狠的剜了一眼。



傻小子!也不知道提醒他一句。



要是让人知道了真身,该如何是好啊!



“阿爷,哥哥他知道。”管聿低声。



管老伯眼睛都瞪大了两分。



什么?



什么叫做他知道?



……



接着,管聿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说了说,最后道。



“要不是哥哥凝了水炁,化了条大鱼相助,我都没力气拖阿爷上岸呢。”



听了这么一朝话,管老伯心生后怕,他懊恼的捶了捶自己的脑袋,沮丧又颓败。



“都怪我……居然那么多人在一旁瞧着,想想都害怕,要是聿儿你被瞧到了真身,就得被镇在雁门塔中了。”



听到雁门塔,管聿脖子缩了缩,面上有畏惧之情。



……



那厢,顾昭也是知道雁门塔的。



这两日,她在芙城里闲逛,这雁门塔,她也是有瞧到过的,这是京畿最高的建筑,落坐在城南,是十七重的阁楼高塔,前朝时候便有了。



在坊间话本里,这处高塔能镇一切妖邪,更有大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世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世界并收藏在古代打更的日子最新章节